新华社曼谷10月28日电(记者明大军 李颖)自泰国军方去年5月发动政变上台以来,巴育总理曾多次公开承诺将在对泰国政治体系进行改革后于今年10月举行大选,还政于民。然而,从眼下情况看,大选已无法在10月举行。 尽管大选无法按期举行,但泰国民众对此并无太多不满,因为巴育政府的执政能力已得到认可。不过,如何率领泰国走出经济困境,仍是军政府面临的巨大挑战。 举行大选遥遥无期 根据巴育当初提出的政治改革路线图,成立临时政府、修改宪法、举行大选都将在2014年5月政变后的一年半时间里完成。然而,时至今日,宪法修改仍处于闭门研讨阶段。 今年9月6日,军方任命的宪法起草委员会提交的宪法草案被泰国国家改革委员会否决。国家改革委员会随后宣布解散,其职能由新成立的国家改革筹备大会取代。 改革筹备大会于10月19日宣布了“1-1-18”民族和解时间表,即用一个月时间制定该大会的议事规则,用一个月讨论已解散的国家改革委员会提出的37项建议,用18个月制定改革行动方案并递交内阁批准。该时间表与巴育政府此前提出的“6-4-6-4”大选路线图基本吻合。 根据该路线图,用6个月起草宪法,用4个月准备全民公决,用6个月完成制定与宪法配套的相关法律,用4个月准备举行大选。如果按此路线图进行,军政府至少要执政至2017年下半年。 巴育政府渐获认可 巴育领导的政变从一开始就获得大部分泰国中上阶层人士和知识分子的理解和支持,具有一定的民意基础。上台后,军政府采取了禁止所有政党活动、实施严格的新闻检查制度以及禁止政治人士、学者和记者发表对时局的评论等政策。一时间,持续近十年的政坛吵嚷声平息了,造成混乱的街头政治退去了,民众的生活重归安宁。曾经具有强大势力的为泰党和民主党暂时偃旗息鼓。 经过一年半运作,巴育政府在政治上基本完成了对他信势力的清洗和转化,撤换了所有政府部长和许多在军政府上台后态度消极的职业官僚,在地方特别是在他信势力强大的东北部地区,更是对官员进行了彻底换血。 与此同时,巴育政府高举反腐旗帜,对前任政府中的贪腐官员进行处置。这不但打击了腐败,树立了现任政府清廉的形象,同时震慑了前任政府官员和活跃的政治人士,迫使他们在政治上不敢与现政府对抗。 在经济上,军政府终止了前任政府大米收购计划和新车购置补贴等备受争议的政策,同时延续了为泰党执政时期许多惠民措施。 泰国有关机构8月份公布的一项民意调查结果显示,55.3%的泰国民众希望军政府能再继续执政两年,推动宪法改革后再举行民主选举。 经济增长面临挑战 巴育上台后泰国社会出现了近十年来少有的平静,然而经济增速下降、泰铢贬值、股市低迷给军政府带来了极大挑战。 去年,泰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大幅下滑,今年增速可能只有3%。这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军政府上台前,泰国已出现持续动荡;二是军政府上台后相当长时间里将注意力集中在维护社会稳定上,停止了基础设施建设的审批和建设;三是发展经济的外部环境欠佳,世界经济不景气。 眼下,在泰国经济中,所有行业处于停滞和下滑状态,唯有旅游业一枝独秀,今年增速预计在7%左右。然而,旅游业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泰铢贬值为代价的。泰铢的贬值促进了旅游业,同时也降低了泰国民众的购买力。 据报道,军政府最近已启动近4万亿泰铢(约合1126.8亿美元)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审批。而即将开工建设的中泰铁路建设项目无疑将对提振泰国经济和民众信心起到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