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晓峰 通讯员 项 兰 通信(网络)诈骗横行,大伙儿对其恨之入骨,却又奈何不了它。无奈之下,很多人会苦中作乐,假装上当,逗逗骗子,耍着对方玩。然而,最近鄞州的一起案件为此敲响了警钟,“耍着骗子玩”这种行为要不得。因为有人“玩”脱了,从不信到深信不疑,差点就入了套。 戏耍骗子差点被“玩” 前几天晚上,家住鄞州的蔡先生突然收到两条提醒短信,他的银行卡被转走了两笔钱,共计2.7万元。 面对这样的短信,蔡先生是一点都不信,他有这样的底气———银行卡和U盾全在自己手里。可紧接着,又有8条短信过来了。短短1分多钟,银行卡内13万多元钱全部“没”了。还没等蔡先生弄明白是怎么回事,一个“138”开头的电话就打过来了,对方自称是某网络购物平台的工作人员。“你有没有接到银行交易通知?你的账户在我们网上购买了一笔Q币业务,我们觉得有点问题,可能是银行操作错误了。”这名工作人员一上来就是一套说辞,还嚷嚷着要把钱退给蔡先生。 蔡先生也算见多识广,哪里会有这种好事。他还耍起了对方,称没有接到过银行的任何信息。对方急了:“你不信?我可以先将1万元退回到你的账户上,你去ATM机上看看。”很快,蔡先生的银行卡显示有钱转入,他跑去附近的ATM机上查看,卡里也的确只有这1万元,其他的钱全没了。耍骗子的蔡先生这下有点信了,但由于过度紧张,操作延迟导致银行卡被ATM机给吞了。接下来,骗子说啥蔡先生都信了。幸好蔡先生的妻子张女士比较冷静,听了事情经过后一直劝他赶紧挂失,但被急昏了头的蔡先生认为妻子是在捣乱。因为卡被吞,骗子建议蔡先生使用所谓的“安全账户”进行中转。 幸运的是,因为紧张过度,蔡先生在登录网银时,连续输错了5次密码,账号被锁了。银行卡被吞,网银又被锁了,“好人”的态度立马变了,甩下一句狠话便匆匆挂断了电话。后来,蔡先生妻子打通银行客服,银行客服告知钱都还在,只是有人登录了蔡先生的网银,购买了理财产品。 别给骗子玩心理战机会 目前最为流行的通信(网络)诈骗是这样的:骗子在获取受害人的身份信息、银行卡号和手机号码后,使用他的信息在类似通联支付这样的第三方平台注册账户,利用的就是购买银行理财产品不需要支付密码的漏洞。此时,购买理财产品后交易还没有完全成功,但受害人会收到银行发来的购买短信。之后骗子会伪装成好人联系受害人,以退款为由骗取验证码。 “这个骗子很有可能贪心了,想捞一笔大的,所以从单纯骗取验证码改为‘安全账户’转账。”民警说蔡先生遇到的这起诈骗应该是升级变异版,其中最具迷惑性的就是让受害人去ATM机上查余额,这也导致受害人“耍”骗子不成反被骗了。 “碰到通信(网络)诈骗,别和骗子啰唆。”民警说,现在很多市民出于义愤,会想着法子戏耍骗子一番。成功了固然大快人心,但也不乏有人戏耍不成反被骗的,因为骗子都是玩心理战的高手。 锁账户是屡试不爽的奇招 “蔡先生的那起案件中,骗子在通话中一直和蔡先生强调‘不要锁定银行账户’。因为一锁定他就没戏了,这从最后他气急败坏的表现可以看出来。”民警说,遭遇通信(网络)诈骗时,一定要谨记,别给骗子表现的机会。如果不放心,可以先锁了自己的银行账户,也可以直接联系银行进行咨询。 一旦被骗了,也要学会锁银行账户,当然是骗子的账户,这样能够为警方介入赢得时间。方法也很简单,就是通过网银或者电话银行登录对方的账户,然后连续输错密码五次就可临时冻结了,时间为24小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