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弓 “张弓慢评”此前发过两篇关于讲故事的评论,一篇是《最好的宣传就是“不像宣传”》,另一篇是《向总书记学习“讲故事”》(分别见10月19日和26日的《宁波日报》时评版),其中所举例子多属“正面故事”。有朋友向我指出,不能只讲“正面故事”,也应讲些“负面故事”。甚是。 所谓“负面故事”,是指含有一些负面内容的故事。孩子小时候总会要求父母给他们讲故事。有的父母在遇到一些带有负面内容的故事时,心里会纠结。比如巫婆把别人生的宝宝从妈妈身边带走,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竟然冻死在大街上这种不太积极的故事,该不该讲?父母们想保护孩子,希望宝宝的世界是纯净美好的,给宝宝留下一个完全“没有污染”的环境。然而心理学家告诉他们,就像生活在太干净的环境中,孩子的适应性、抵抗力都会变差一样,日常生活中,如果把一切看起来“有问题”的状况都与宝宝隔离开,最终的结果是,由于缺乏与复杂事物相处的经验,当真的遇到问题时,宝宝就会不知所措。 一般地说,成人有独立思考与判断的能力,现在的高中生已经很有主见。如果我们在宣传工作中只讲“正面故事”,回避“负面故事”,受众的第一反应是“和我们的感觉不一样”。因为,我们的工作不可能没有缺点错误,我们的社会不可能全是莺歌燕舞。即使你讲的每个“正面故事”都不虚假,但因为你有意屏蔽了“负面故事”,就会使人怀疑你“讲故事”的动机,从而对你产生不信任感。这样,“讲故事”的魅力就被削弱了一大半。 而且,“负面故事”讲得好,同样能够产生“正面效应”。我们为什么经常组织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去参观监狱,听那些服刑人员讲他们的“犯罪故事”;各级纪委领导到各地讲课,为什么总会列举大量贪官的“腐败故事”;新闻媒体会时不时地曝光一些“负面事例”,出发点是一样的,就是让人们从“负面故事”中吸取教训,防微杜渐。我们的党从不回避自己的“错误故事”,比如“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故事,违反经济规律“大跃进”的故事,文化大革命的“大民主”故事……讲这些“负面故事”,就是为了记取历史经验,避免重蹈覆辙。习近平总书记讲的故事中,也有“负面故事”。如中国历代王朝的覆灭,某些国家“颜色革命的成功”等。古人说,失败乃成功之母。自己的、别人的、现在的、历史的失败,都是难得的前车之鉴。 讲“正面故事”,有利于生长正气,提升信心,树立榜样,感化社会。讲“负面故事”,有利于了解真情,接受教训,提高警觉,少走弯路。有时候,“负面故事”所起的警示作用,更让人刻骨铭心。可是,眼下的舆论场,有两种倾向值得我们重视:一种是只讲“正面故事”,拒绝“负面故事”;另一种与此相反,只谈“负面故事”,不说“正面故事”。更有甚者,无论是讲“正面故事”还是“负面故事”,全都推向极端。说好,捧到天上,说坏,打入地下。这种现象的存在,从思想方法上说,是因为缺乏辩证思维、不懂受众心理,但结果却是极其严重的,它不仅使“负面故事”产生不了“正面效应”,还会让“正面故事”讲出“负面效果”。这些都是我们在“讲故事”中应该极力避免和坚决反对的。 总之,“正面故事”要大讲,“负面故事”要敢讲,无论“正面”还是“负面”的故事,都要会讲,让有价值的故事,真正成为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和营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