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时评·文体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11月04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圈”未登记更证明“八小时外”监督的必要

  □黄绍祝

    今年8月初,广东省下发《关于加强党员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活动监督管理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强监管县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的社交圈、生活圈及休闲圈、从个人到其配偶和身边的工作人员,全方位覆盖。监管的核心在于维护领导干部的公众形象和防止利益冲突。规定下发已3个月,深圳执行效果如何?从多个区为实行监管而采取的干部信息社区备案制度来看,目前干部愿意公开的事项还是以姓名、住址、联系方式这些基本“点”为主,有的干部甚至对公开个人住址已经觉得“没有安全感”,“圈”的情况就更没有登记了(11月2日《南方都市报》)。

  为什么一些领导干部公开姓名、住址、联系方式容易,公开社交圈、生活圈及休闲圈却困难?原因在于前面那些基本信息不会暴露自己太多的“秘密”,而后面的各个“圈子”则私密性较强。

  不过,正因为私密性强,旁人难以了解,才最容易出事,成为腐败的温床。很多领导干部之所以一步步滑向腐败的深渊,其社交圈、生活圈及休闲圈的一干朋友“功不可没”。比如南京市原市长季建业在法庭上就反省说,“回过头来看,我的主要问题发生在一个20多年的朋友圈。”

  现在一些官员对登记社交圈、生活圈及休闲圈的犹豫与抵制,一方面固然是由于现代公民隐私权意识的增强;另一方面也极可能是由于里面存在腐败现象,若如实登记信息,担心会因此暴露,而弄虚作假,一旦被发现与实际情况不符也会成为出事的导火索,于是只好按兵不动。

  从公民的个人权利来讲,电话号码、家庭住址乃至朋友圈、交际圈,当然属于个人隐私。但官员身份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八小时以外”的私事也和公权力的使用息息相关。对其进行全方位监督,已经成为了反腐败的共识。从某种意义上讲,《意见》下发了3个月,很多领导干部社交圈、生活圈及休闲圈的信息仍然没有登记,更证明了监督这些圈子的必要性,监督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的必要性。正像有干部说的那样,“只要生活中不违法违纪,有啥不可以光明正大地登记信息?”不敢登记本身,就让人怀疑有猫腻。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