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照“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标准引进项目。一家产业关联度、投资强度、资源消耗等方面都符合要求的企业正在建设。 |
|
把“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从单选题做成“多选题”,宁波石化区着力构建循环经济网络体系。 |
|
把练习当作实战,既能绷紧安全之弦,又能锻炼队伍。这种消防演练在石化区已常态化。 |
|
积极回应群众关切的问题,让群众理解和支持石化产业的发展。管委会和相关企业经常组织这样的“开放日”活动。 |
|
物料运输用管道,既安全、环保又便捷。宁波石化区的化工管廊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
|
石化区一角。 |
|
从泥螺山鸟瞰石化区。 |
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浙江省乃至华东地区重要的化工产业基地。辖区内共有56家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领证企业,其中危化品生产企业44家,使用企业6家,储存企业6家;27家一般化工企业(不需要领证的危化品使用单位)。2014年,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901亿元。近年来,园区强化“三个理念”,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安全生产等方面关系,努力打造绿色安全高端的石化基地。 强化“环保理念” 打造绿色发展环境 多年来,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始终把“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从单选题做成“多选题”,注重把环保绿色作为经济发展的硬约束,积极回应群众关切的问题,让群众感受到发展带来的成果,理解和支持石化产业的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群众生活质量、环境满意度同步提高。 科学编制规划。园区先后完成了《宁波化工区总体规划》、《生态化改造规划与实施方案》、《区域开发环境影响评价》、《区域风险评价》等重大规划课题的研究和评价。在相关规划的指导下,园区先后对区域范围内的产业布局与产业结构进行了优化调整,对“三废”排放进行了生态化改造,为园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2014年12月,园区总体规划修编获市政府批复,重新调整了区域规划范围,总用地面积调整为约40平方公里,减少了五分之一,为园区规划管理等工作提供了依据;工业集聚区规划和“十三五”时期发展前期思路研究工作均已顺利完成,有利于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集聚优势产业、完善产业链、提高配套基础设施水平、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增强园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现阶段正在建立涵盖基础地理数据、规划编制数据、规划审批数据等方面内容的园区规划“一张图”,着手根据园区新的产业定位和总体规划修编,全力推进控规全覆盖工作,为下一步园区“十三五”规划编制奠定良好基础。 淘汰落后产能。废气是石化产业主要减排物,目前园区已形成“淘汰落后产能,转型升级;科学治污,分类推进;联防联控,公众参与”三大治气经验,园区已连续4年开展“百日环保专项行动”,共投入资金9.94亿元,关闭8家重污染化工企业,淘汰302条工艺设备落后的生产线。2014年辖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0.2%,较2013年的75.3%明显提高,降尘量和酸雨率为近10年来最低,群众对废气排放和异味问题的投诉减少70%以上,实现经济、生态与社会效应的共赢。 推广先进工艺。从2013年开始,园区借鉴欧美国家先进经验,投入160万元专项资金开展了LDAR(泄漏、检测与修复)试点工作。LDAR技术是利用专业检测仪器对化工企业管道、阀门等连接处密封点开展废气检测,发现泄漏点后及时督促指导企业予以修复,消除污染。目前,该项工作已在园区化工企业中全面推行。据去年统计,全年完成密封点检测1512998点,查出泄漏点7461个,泄漏率0.49%,一次性泄漏修复率79.6%以上,大幅度削减了化工企业无组织废气排放,经测算,可削减化工无组织废气排放100吨,取得了良好的环境效益。作为LDAR工作的补充,OGI(红外热成像仪)已对辖区内的企业开展了相关检测,实现了检漏工作“从低到高,由点到面”的全方位覆盖。 严守总量控制红线。对园区新上项目实行最严格的审批制度。电镀、印染等重污染项目一律停止审批,石化产业控制红线之外一律不再审批任何新建、扩建化工项目。对符合产业布局的新建项目,项目新增的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有机废气等排放总量实行削减替代。 强化“人本理念” 确保安全规范生产 作为全国60个危化品攻坚工作重点县(园区)之一,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围绕坚守安全生产“红线”,落实监管责任,有力保障辖区内危险化学品领域安全生产。 强化安全基础。实行安全生产联席会议制度,由消防、安监、环保、交警、道路稽查、派出所、镇(街道)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每季度召开会议,研究部署阶段性安全生产工作。投资1.1亿元加快危险品运输车辆综合服务中心建设,配套建设有危化品车辆维修厂、洗消中心、停车场、场地支路等设施,设置危化品车辆停车位195个,年内可投入使用。 建立应急体系。园区正全面筹建集重大危险源监控预警中心、应急指挥中心、应急技能培训中心三位一体的国内一流应急管理中心,并计划于2017年建成并投入试运行。建立完善了应急救援队伍,聘请14名石化企业和咨询公司知名专家作为园区应急专家库成员,并针对不同类型的事故组建了由10家重点化工企业参加的10支工程抢险队伍。 开展检查“不留情面”。实行“5+2”、“白+黑”的执法模式,形成经常重点区域巡查、每周不定期“零点行动”、每月一次开展“绿剑”专项行动的惯例。在危险化学品领域内引入第三方安全生产技术服务,开展检维修前安全方案制订和措施落实的确认把关工作,累计完成巡检768家次企业,发现安全隐患1115条,到期整改完成率100%。对涉可燃爆粉尘作业的17家工贸企业进行重点督查,责令4家企业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可燃爆粉尘作业场所暂时停止生产,目前各企业已全部完成整改,合计投入近400万元。对园区全部企业进行排查,下发责令限期整改指令书和现场处理措施决定等执法文书共计140份,发现各类安全隐患607条安全隐患,隐患到期整改率100%。 强化“选商理念” 产业链向高端延伸 园区确立产业链招商的模式,通过补链和拓链招商,搭建起了纵向石化高端产业链和横向循环经济链的“骨架”。 完善产业链“闭合圈”。以“炼油乙烯”项目为支撑,园区企业互相依托,形成上下游一体化的石化产业链,原材料全部在园区内就地解决,不但节省物流成本,还降低长距离运输带来的环境和安全风险,百余家企业形成“闭合式”合作网络。同时,园区还集聚一批专门以上游企业生产中的“废品”为原料的企业,如引进了以其他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生产食品级二氧化碳的企业,变废为宝。 开展循环技术改造。2014年,园区成功入选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名单,并获得3亿元专项资金支持,此后3年园区计划投资近80亿元实施污染集中防治设施建设及升级改造、副产物综合利用、污染物零排放、资源共享设施、能量阶梯利用、产业链延伸、关键链接七大类共22个项目,着力构建“四链、双环、一优化”的循环经济网络体系。据测算,到2017年园区可望在循环化改造项目中新增工业总产值535亿元,新增工业增加值139亿元。 招强引大借梯登高。按照“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标准,园区从项目引进源头严格把控,做好选商引资工作。建立项目引进的专家咨询、评价制度,由专家从产业关联度、投资强度、资源消耗等方面对新引进项目进行评价。目前,园区已聚集一批技术工艺先进、环保设施领先的世界500强企业项目,项目总投资近500亿元。阿克苏诺贝尔宁波多元化基地,总投资额已达2.75亿欧元,未来该基地将成为阿克苏诺贝尔全球最大的化工基地之一;韩国最大的综合化学公司LG化学株式会社和宁波甬兴化工投资公司共同出资组建LG甬兴,总投资3亿多美元,年销售额已超100亿元,人均产值超过1700万元;德国朗盛投资的无机颜料项目,投资7500万美元;法国道达尔投资的20万吨高抗冲击聚苯乙烯(HIPS)装置已建成投产,项目总投资8000万美元。此外,韩国爱敬、德国林德气体等世界500强企业也已落户园区。 (郭明豪 王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