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严 龙 摄 |
韶华易逝,耄耋将临,回眸笔耕,悲喜皆已淡然,唯独生活的恩赐恒久心头。 《海虹》是我的第6部长篇小说,也属最后一部。2008年暮春,杭州湾跨海大桥华丽竣工,我奉命创作一部以建设跨海大桥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宁波、慈溪总工会要求:“我们不仅要建造一座有形的跨海大桥展示国家的强盛和工人兄弟的智慧志气,也要建造一座无形的精神丰碑昭示后人。”重任在肩,老骥奋蹄,宵衣旰食。 然而文学须有担当,长篇必具厚重。难度之高,压力之重,创作几近搁浅。向生活索素材,向建设者讨灵感。我穿梭于跨海大桥及庵东、乍浦等地,出入于工棚、机船、栈桥、制作场、检测所和指挥部及当地村镇,目睹工人兄弟头顶骄阳,脚踏高温炙烤的钢板,当即头晕目眩,建设者们却仍在紧张施工。有一次,台风暴雨接连肆虐多天,没法采访,见到一对探亲的母女在工棚已住八九天,可还没见着要探望的亲人。女儿在电话里怨老爸:“车票买好了,妈和我明天就回家,你待着造你的跨海大桥吧……”孩子的话语令我心酸。“工人伟大,劳动光荣”铸成了《海虹》的灵魂。 小说首发式上,上海市委、宁波市委、慈溪市委三方宣传部领导及市文联负责人和众多媒体,共话文艺的主旋律、正能量和价值观。鉴于《海虹》题材独特、构思奇妙、故事情节感人,海军政治部影视中心即邀我进京,共商摄制电视剧;上海文艺出版社即加印该书;北京中文在线出版集团与我签约,17K小说网全书刊载供网民点阅,并谓之“最新畅销经典小说”。 至此,我想起创作首部电影《神秘失踪的船》时的难忘时光。1989年上海新四军研究会两位老同志登门送上委托书和资料,希望写一部《东海传奇》的文艺作品。但我心里没谱,于是带上幼小的儿子,走访普陀、东极、青澎、苗子湖诸岛,白天在渔船上颠簸、呕吐、采访,晚间在瞭望塔内给儿子整夜驱赶蚊子。此次采风体验,获得了当年“渔民徐小玉自发组建舟支锄奸大队,将大宗急需药品悄然送至苏北斗龙江,支援辽、津、淮三大战役,受到毛主席赞扬”的史料,弥足珍贵呀!北京电影制片厂闻讯,决定拍摄电影《神秘失踪的船》,将其列为舟山群岛解放45周年的献礼片。 感恩生活,赐给我文艺创作最丰厚的养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