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 燕 实习生 胡 鸽 通讯员 褚惠强 余姚市交通标志设施有限公司在柬埔寨的工程队,眼下正忙着在当地开展标志、标线工程建设。这家在交通标志领域已做到全国前列的企业,其前身竟然是一家普通的搪瓷厂。总经理叶林道出了其华丽转身的秘诀———创新。 早在1980年,这还是一家名为“余姚搪瓷厂”的普通工厂,叶林也只是一名普通女职工。当时公路的路牌,还是很厚重的水泥牌,大多是竖在路边,除了笨重外还不够醒目。“为什么不能用搪瓷来制作路牌,把它高高挂起来,司机能一目了然。”有了这个想法后,叶林一直没有放弃过对此的研究,1983年,她成为搪瓷厂厂长,果断将搪瓷制作技术运用到交通路牌上。很快,厂里接到了省交通部门的一项任务:20天内完成6万块指路牌的制作。经过几个星期不眠不休的奋斗,他们成功完成了任务,所生产的指示牌在104国道与雅戈尔大道上投入使用。 随着搪瓷产品的没落,余姚搪瓷厂在转制后正式更名为余姚市交通标志设施有限公司,并开始了各种交通安全设施的制作。转型之后,他们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技术设备上的短缺。当时,生产路面标线的涂料需要从日本购买,其中一款热熔型涂料每吨需要1.5万元,虽然咬咬牙买下了,可是叶林知道,长期依靠外界资源对企业长远发展不利,当今企业的竞争和发展就是文化、知识、科技的较量,谁占领了科学技术的制高点,谁就占领了市场。因此,她带领技术团队耗时三年成功研发出不同种类的路面标线涂料,包括热熔型、常温型以及热熔震荡型等,广泛应用于不同种类的公路。当年从日本采购的热熔涂料,经过这家企业近年来的改进,目前每吨只要3000元。企业每年需要使用500吨此类涂料,研发成功后光这一项费用就节省了400多万元。 尝到创新所带来的“甜头”之后,叶林带领着企业在自主研发的道路上越走越畅,逐渐挺进“智能交通”。企业尝试用信息技术软件上的创新来推动更多智能型新产品的出现:交通信号警卫控制系统、视频车流量分析系统、倒计时软件……这些高科技信息技术已连续取得了十余个软件著作权并被应用于新产品的研发,制作出了新型可变车道标志牌、伸缩式警示锥、动态带倒计时人行灯等产品,并获得了相应的专利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