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才华用剪纸向游客进行廉政宣传。(沈孙晖 摄) |
□本报记者 沈孙晖 象山记者站 俞 莉 陈光曙 “人再长寿也只是暂时的,但对社会所作的贡献会长存于世!”这是谢才华的口头禅,也是他的人生观。 醉心剪纸,勤奋刻苦,创作出1.3万余幅作品,两度创下“上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先后获得联合国科教文卫专家委员、浙江省民间艺术家等荣誉; 铁面无私,廉洁自律,浙江省优秀离退休干部,70岁时还被推选为村支书; 无私奉献,不计得失,不但将退休收入全部贡献给村里、剪纸馆,还将一生积蓄和所有艺术财产捐给国家。 在财富上,72岁的谢才华一无所有,又无所不有! 勤奋刻苦、精益求精的艺术家 10月28日上午,老谢正在才华剪纸艺术馆内给几十位退休教师讲课。只见他手持剪刀,在“方寸”之间挥洒自如。不一会儿,四只栩栩如生的兔子呈现在大家眼前,顿时掌声雷动。“剪纸剪了一辈子,它就是我的生命!”老谢动情地说。 谢才华的母亲以前专门给戏班子做戏服,每次做之前,她会先用纸剪出各色花样。耳濡目染下,老谢从小对这项民间传统技艺产生了浓厚兴趣。从6岁开始,他跟着母亲和伯母高妙兰学习剪纸,并从16岁开始独立创作,至今已创作出1.3万余幅作品。 繁忙的工作和自由的创作,永远是一对矛盾。几十年来,谢才华每天只睡5小时,硬生生挤出时间来剪纸:早上5时起床,剪到7时半上班;晚上6时吃完饭开始创作,到深夜12时才睡觉。“我好几次看到他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剪纸,剪着剪着眼睛就闭上了,猛然惊醒后又继续剪。”村民鲍宇乾说。 老谢对于剪纸的痴迷,已“走火入魔”。创作“百螺图”时,他要剪100种不同形态的海螺。一次,老谢修完海塘回来,满身泥浆,路过滩涂时看到海螺,赶紧拿出笔记本写生,一坐就是几小时。路人看到后,误以为他想不开要轻生。为了创作“百位清吏图”,他翻遍《上下五千年》,根据主人公的年龄、性格、服装,并借助《辞海》进行创作。历时半年,他才完成这幅长50米的剪纸作品。 老谢剪纸讲究与时俱进,这也给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素材。为响应创建“和谐社会”,2010年他创作出一幅46平方米,由龙、凤、麒麟、金鱼和荷花等吉祥图案组成的《和谐图》,代表56个民族和谐共处;为宣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年6月,他采用窗帘剪纸风格,以两个字为一幅,用12幅画联形式,图文并茂地展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内涵。 在艺术创作中,老谢创新地将剪纸艺术与弘扬社会正气相结合。他用手中的剪刀,剪出了心中的廉政世界。在其创作的作品中,廉政剪纸占了约三分之一。“钱好比一条毒蛇,用得好浑身是宝,用不好会把你毒死……”在剪纸馆给游客讲解剪纸技艺时,老谢总是把廉政文化、道德教育融入其中,并逐渐演变成该馆的一个品牌:道德讲堂。 一身正气、廉洁自律的党员干部 “事成于气正,业兴于风清”,这是东陈乡樟岙村的一幅墙画。老谢亲手将这句话写上了墙,也写出了一名党员干部的心得。 溪口水库是象山中部地区最重要的水源地之一,建造耗时逾7年,而老谢正是促成水库完工的最大功臣。1978年,他调到当时的溪口公社任党委书记。但那里的村民赌博成风,无心劳作,水库修建进度缓慢。 一天,谢才华得到消息:看护山林的岳父竟然为别人提供赌博场所。这位入赘女婿带队赶到现场没收赌具后,不顾妻子的苦苦哀求,硬是让岳父将赌桌从山上背到3.5公里外的公社,以儆效尤。从此,赌博风气戛然而止,大家齐心建设水库。但老谢也付出惨痛“代价”:一向相敬如宾的妻子半年没理他,岳父更是气得整整一年没和他说一句话! 对人,老谢一身正气;对己,他更廉洁自律。老谢有一段18封信还饭钱的“佳话”。在溪口公社任书记的6年多里,他经常下基层,共在农户家吃过18次便饭。“按当时规定,书记一顿饭标准是5角钱加半斤粮票。我付钱给农户,但他们坚决不要。”老谢特地记在日记本里。1984年调到南庄区委当副区长后,他分别在18个信封中装进5角钱和半斤粮票,一一寄给18位农户。 平时,老谢经常受邀去讲廉政文化课。他定下三大“清规”:不派车接送、只吃盒饭、不收讲课费。有次授课结束时,邀请单位出于感谢,特地安排了一桌便饭。谁知老谢连口水也没喝,转身就走了。 2013年11月底,东陈乡樟岙村换届选举时,发生一件“怪事”:年至古稀的老谢当选为村支书。为何他的威望会这么高?老谢用行动回答了这个问题! 村民鲍宇乾承包了村里一个大食堂。“有时,我看老谢忙得午饭也顾不上吃,就叫他来吃点快餐。他当场婉拒,宁可吃泡面。”鲍宇乾说,有人在背后骂老谢死脑筋,不会捞好处。“但外面人一听樟岙村三个字,都说 我们有个好书记!”老鲍儿子鲍栖敏说。 “担任书记一年多来,他没向村里报过一分钱餐费,也没拿过一包烟!”说起老谢,樟岙村村委会主任鲍养浩竖起了大拇指。 无私奉献、不计得失的好人 “做人要多讲奉献,少计得失!”老谢的心中有本“账”,这句话就是他“做账”的原则。 在东陈公社任书记时,老谢得知一位从丽水调来的文书家境贫困,便劝在邮电所做送信员的妻子,将工作让给对方妻子;1998年,老谢工作的象山县国土资源局最后一次福利分房。他本可以分到一套123平方米的房子,却主动让给单位的大龄青年,自己和妻子、女儿挤在旧屋里。这套旧屋还是1978年时分配的,76平方米。 老谢任樟岙村村支书后,每月可从村里拿1200元,同时乡政府每月补贴1680元。“他非但不拿,还全捐给了村老年协会。”鲍养浩说。 本职收入老谢分文不拿,还经常“倒贴”村里开支。去年,樟岙村花了半年时间,建造农民会所。老谢每天自掏腰包买菜,中午烧好两大桌,让20多名建筑工人吃饭。今年台风“灿鸿”期间,他又花钱买水、饼干和方便面等,给村里当抗台物资。“有客人来村里参观,他也是自己买菜招待,不花村里的招待费。”鲍养浩说。 “他就像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樟岙村老年协会出纳鲍杏生说,村里大小事务,老谢都亲力亲为。去年正月初四,家家户户欢度春节,他却光着脚跳进村里溪坑,独自清理淤泥。今年9月,村里建造文化长廊,老谢带病天天帮忙干活,最后累得胆囊炎发作。 老谢的剪纸技艺声名远播,县里有时用他的剪纸作为礼品送给外地来宾。老谢非但不要一分报酬,还大量贴钱买纸、装裱。每年春节前,他会去象山县人民广场为市民免费剪纸,工本费也是自掏的。 2005年,老谢卖掉唯一的住房,投入全部积蓄,并在政府资助下,于2008年在樟岙村建成全国第一家剪纸馆———才华剪纸艺术馆。建成时,他将5000余平方米的剪纸馆和1.3万多幅剪纸作品,捐给国家。同时,老谢还义务担任剪纸馆管理员、道德讲堂宣讲员和民间艺术授课员。至今,剪纸馆已接待游客13万余人。 由于剪纸馆免费开放,为了维持日常运行,老谢将每月7000多元退休收入全部贴进去,自己住在女儿家,生活费也是女儿给的。每天清早,老谢夫妻坐第一班公交车来剪纸馆,傍晚搭最后一班车回去,“8年下来,公交车费就花了6万多元”。 为了传承剪纸这项民间技艺,老谢在剪纸馆内开设培训班,并与多所学校合作开设剪纸教程,分文不收。如今,72岁的他仍在为7个学校的500余名学生义务授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