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奉化市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产业基地 |
|
标准化规模猪场 |
|
“瘦肉精”现场检测 |
孙吉晶 余燕玲 苑志朋 生态化养殖 风生水起 近年来,面对环境和用地的双重制约,宁波畜牧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畜牧业出路在哪里?答案是开辟生态化养殖之路。 2014年以来,全市农业部门坚决贯彻落实“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省市重大决策,坚持源头防控、过程控制、终端治理的原则,全面实施畜禽养殖污染整治行动。一大批禁养区内和“脏乱散小”、产能落后的养殖场被关停。截至今年8月底,全市累计关停、搬迁养殖场(户)3360户,完成治理、改造、提升养殖场(户)2416户,落实生态消纳地80.6万亩,建成标准化水禽场29家。 与此同步,我市畜牧业主管部门大胆实践,引导建立生态养殖新模式,目前已初步推广形成了适合大、中、小不同养殖规模的净化处理、达标排放;集中处理、异地消纳;种养结合、就地消纳等多种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全市出现30家省级现代畜牧生态养殖示范区,创建市级以上标准化畜禽养殖场229家。鄞州区以沼液物流配送中心为核心的县域循环农业模式,宁海三级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等成效明显,成为全省、全国探索生态循环农业的典型案例。 提升产业素质 保障畜产品供应 俗话说,“猪粮安天下”,畜牧业发展事关城乡居民“菜篮子”。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生态化养殖的同时,加快推进畜牧业转型,提升畜产品供应能力。一是规模化程度大幅提升。2014年,我市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上规模化养殖占比达98.44%,比2006年提高5.98个百分点;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规模化养殖占比达73.94%,远高于57%的全省平均水平,比2006年提高14.55个百分点。二是标准化水平显著提升。到去年底,全市共有229家畜禽养殖场分获国家、省、市级畜牧养殖标准化示范场称号。三是良种化建设取得新成效。畜禽种业进一步发展壮大,自主培育的“振宁黄鸡”和“浙系长毛兔”分别成为我省第一个国家级家禽和家畜新品种;“浙东白鹅”2014年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名录。 市畜牧兽医局负责人表示,今后要围绕打造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的目标,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强化引导、着力提升,加快推进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稳定生猪生产、适当增加草食动物,大力发展优质特色畜禽,确保畜禽产品适度、多样化供应。坚持生态可持续发展。按照“适度规模、种养结合”的原则,以提升畜禽“标准化、生态化”为重点,加快推进转型。积极做好政府参谋,争取在象山等地的滩涂围垦区发展高效养殖园区,政府配套建设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等公共设施。目前,象山已在新围垦的22069亩滩涂中落实畜牧业用地4154亩。借鉴上海松江模式,在现代农业“农业两区”内发展适度规模、种养紧密结合型生态畜牧业。力争用3-5年时间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以适度规模、就地消纳为特色的产业小循环发展为主,以集中处理、异地消纳为特点的区域循环为辅,以深化处理和纳管处理为补充兜底,全面消除污染隐患的生态可持续畜牧业。 完善质量安全机制 让老百姓吃“放心肉” 畜牧业生产,不仅是一项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不断完善质量安全保障机制,让老百姓吃上“放心肉”,这是畜牧人孜孜以求的目标。 近年来,我市以养殖环节确保不发生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为目标,强化机制创新,完善制度建设,以试点实施兽药使用质量管理规范、提升规模养殖场准出制度、扎实开展“瘦肉精”等各类专项整治为抓手,使我市畜产品质量安全长效监管机制进一步得到健全,各项监管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切实保障了地产畜产品质量安全,全市未发生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我市还围绕畜牧业转型升级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克服动物疫病监测体系不健全、设施设备老化与短缺等硬件短板,狠抓动物疫病监测能力建设,加强队伍锤炼,打造了一支“技术精、业务强、作风硬、素质高”的动物疫病监测队伍,为保障动物卫生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畜牧业现代化发展,有效地发挥了技术支撑作用。 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走在全省前列。2010年,我市投资1800多万元率先在全省建成市级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厂。2013年又统筹规划、优化布局,市级以上投入1500万元,在余姚、慈溪、奉化、象山、宁海5个畜牧主产县建设县级动物无害化处理厂。经过两年的努力,目前5个处理厂已经全部建成并投入运营,市、县两级病死动物年处理能力可达8000吨。与处理厂相配套的病死动物收集体系也已经全面建成,11个县(市)区(包括3个市级管委会)共建立病死动物收集点180个,实现全市病死动物无害化收集、处理全覆盖。 智慧畜牧业建设是实现我市现代畜牧业转型升级,提升畜牧业生产行业管理,创新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与畜产品安全监管机制的有效载体。历经5年建设,我市投入近900万元,构建起集畜牧业生产中心+市、县、乡、生产主体4级平台+19个子系统,实现了畜牧兽医业务数据和业务处理的市、县(区)、镇(乡)、企业(监管对象)四级互联互通,为全市畜牧业转型升级插上了信息化的翅膀。 在推广应用方面,动物疫苗管理系统和屠宰检疫与电子出证管理系统已在全市得到应用,覆盖率达100%;全市110个规模畜禽养殖场全部安装应用规模养殖生产管理系统,8000多个小型畜禽养殖场全部纳入乡镇养殖生产信息管理平台进行动态管理,畜禽种类全覆盖,覆盖率达80%;产地检疫、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等工作信息化应用覆盖率达50%。目前,我市信息化监管与服务覆盖率达到80%,今年来共操作系统20多万次,采集各类信息1000多万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