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11月13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位村支书的德治箴言

  黄宝康与村里敬老院老人拉家常、品月饼。(记者 陈章升 摄)

  □本报记者  陈朝霞 朱和风 张伟方

  余姚记者站 谢敏军

  “道德立村,志存高远。”

  在余姚临山镇邵家丘村村口马头墙上,书有这么几个鲜红的大字。  

  走进邵家丘村,水清岸绿,笑意写在村民的脸上。这个毗邻上虞的余姚“边远”村庄,曾经是个远近闻名的矛盾复杂村:集体经济欠账多、上访户多、打群架的多,人心不齐。

  道德立村,让邵家丘脱胎换骨。11年间,邵家丘村不仅评上了省文明村、省卫生村、宁波市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还是最早推行“道德银行”的村庄,诚信友善蔚然成风。

  说起邵家丘村“凤凰涅槃”的故事,村民心中的故事主角是他们的“宝康书记”———今年52岁、担任村支书11年的黄宝康。

  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

  “宝康书记严以律己,想的是全村的发展,没有私利,我佩服他。”

  ———村道改造工程承包人 陈渭江

  2004年,刚由邵家丘、沈家丘、哑潭三村合并而成的邵家丘村面临党支部换届选举,“村支书”成了一个“烫手的山芋”。

  此时,正当壮年的黄宝康和妻子办着一家纸塑彩印厂,效益不错。让他没想到的是,他被镇里“看中”了。理由很多,其中重要一条是黄宝康人品好,在村里威望高,担任合并前的邵家丘村党支书时,他曾个人出资5万元并发动乡邻募捐70多万元,硬化了村里的道路,赢得村民交口称赞。

  镇领导的四次上门,终于让黄宝康松了口,“那我就干一届吧!”2004年11月20日,黄宝康全票当选合并后的邵家丘村党支部书记。

  然而面临的困难远比黄宝康预想的多。镇村干部去哑潭丈量土地、种树,有的村民夺过干部手中的皮尺弃于地,将树苗拔掉。

  上任后的半年间,黄宝康和村干部走访了哑潭302户农家,摸清了村情民意,也感动了曾扬言造路拆屋要赔偿的11户农家。

  改变村容村貌是新班子的头等大事。哑潭没有一条水泥路,村集体经济底子薄,黄宝康带头捐了2万元,又一一拜访村里办企业的村民,精诚所至,第一笔造路资金落实了。一年多后,哑潭告别了没有水泥路和路灯的历史。

  改造邵家丘村三队江800米河道,成了黄宝康面临的又一道考题。这段河道改造涉及70户人家,可没想到挖掘机、抽水机刚进现场,就造成7户农家的墙体开裂,其中包括黄宝康的亲家和村委会主任姜海军的姐姐家。

  就在一些村民等着“看好戏”时,连日在现场督工、晒得黝黑的黄宝康赶到亲家家里,推心置腹地说:“村集体经济的窘况你是知道的,你的损失我来赔偿。”姜海军也说服了姐姐,一场危机化解了。

  黄宝康还曾面临一次“人身威胁”。2010年,村民陈渭江中标村四塘江边1公里长的村道改造工程,由于路面的特殊性,浇灌的水泥厚度在12厘米至17厘米之间。黄宝康发现后,执意让他按合同全部加厚3厘米。

  三伏天,黄宝康陪着陈渭江在施工现场一锄一锄地挖地,苦口婆心做说服工作。两人汗流浃背,各不相让,陈渭江一把扔掉铁锹,赤膊躺在地上犯起了浑,见黄宝康不为所动,又一骨碌爬起放出了狠话:重浇,要么追加资金,要么把你推到河里淹死!平时笑眯眯的黄宝康没有丝毫退让:“追加资金,绝不可能,你可以把我推到河里试试!”工程最终返工重新浇灌。

  陈渭江如今对黄宝康充满敬意:“虽然工程没赚到钱,但宝康书记想的是全村的发展,没有私利,我佩服他。”

  邵家丘村村民看得到,11年间,邵家丘村新修了30公里道路和8公里河道,至今,村里的水泥路,没有一处裂缝和坑坑洼洼。这些年,村里总计投入3000万元用于新农村建设,黄宝康不吃工程队一餐饭、不拿一包烟,相反,他自家掏出了100多万元贴补村里。

  孝子亲则子孝,钦于人则众钦

  “宝康书记是个大好人,他把村里老人当父母,我们感谢他。”

  ———79岁孤寡老人 王夏娟

  2008年,邵家丘村有了可用资金。黄宝康想到的第一件事是造敬老院,用准备建村办公楼的60万元造了敬老院。

  占地3.2亩、有22间居室的敬老院建好后,黄宝康亲自开车把老人接到了敬老院,还隔三岔五往敬老院跑。89岁的应巧娥和86岁的沈水仙等老人表示,每年春节、重阳节等“好日子”,都能看到宝康书记带领村干部送来糕点和红包,老人过生日时还会带来生日蛋糕。

  今年中秋节前夕,黄宝康又上敬老院,和老人坐下来拉家常。临走时,79岁的孤寡老人王夏娟依依不舍地把黄宝康送到大门口,一个劲地说:“宝康书记是个大好人,他把村里老人当父母,我们感谢他!”

  “孝敬老人,天经地义。”黄宝康说。

  让黄宝康牵挂的还有村里27名单亲(留守)儿童。在黄宝康的提议下,从2011年开始,村里专门邀请大学生为单亲家庭儿童和小学生办起了暑期班。村里的一位退休教师主动“扔掉”家庭补习班,当起了村暑期班的义务教员。

  从2011年起,包括黄宝康妻子在内的邵家丘村10位企业家,自发成立了“村老年爱心基金”,每年拿出20万元资金向村里70岁以上的老人发“敬老红包”。

  去年中秋节前,村里的小企业主高成荣获悉,村里敬老活动只让他出资5000元钱时,立刻拨通了黄宝康的手机,不满地说:“宝康书记你看不起我吗?我要再加1万元!”今年的敬老活动,他又拿出了1.5万元。

  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

  “讲道德讲诚信,是一股看不见的力量,把大家的心凝在了一起。”

  ———黄宝康

  11年转眼而过。当初承诺只干一届的黄宝康“食言”了,到今年他已当了四届村支书。

  是村民真挚的挽留让黄宝康倍感肩上的责任。2007年换届选举当天,正在外地承包土地的党员苗开外,凌晨4时就骑车赶往村里为黄宝康投上一票。85岁的老党员陶茶花拉着黄宝康的手说:“宝康书记,村里这些年变化这么大,你可不能一走了之!”

  11年来,黄宝康把群众的信任化为了工作的动力,把村里的事当成了家事,光笔记本就记满了14本。这14本民情笔记就像邵家丘村的编年史,记录了需要照顾的患病老人、单亲家庭和种养大户的困难。到后来,黄宝康和村干部一起,索性给全村805户家庭建立了电子档案。

  2012年5月,余姚市文明办与农村合作银行试点“道德银行”,以“文明作担保、诚信作抵押”,诚信者最高可贷款50万元。这与黄宝康“道德立村”的想法不谋而合。他和村领导班子一起,细化了道德积分的评比标准:道德积分总分值为100分,按“遵纪守法、行为文明”“热心公益、支持发展”“诚实守信、勤劳致富”“家庭和睦、邻里团结”四大板块,每季度公开评分,道德积分达到80分的,就成为“道德银行”的客户。至今,邵家丘村有29户农户通过“道德积分”贷款490万元。

  诚信可以“以德换金”,在村里搞养殖的村民陈建华最有体会。第一次申请贷款时,由于养羊场地不干净,影响了周边环境,陈建华的道德积分只有77分,被取消贷款资格。陈建华努力改造羊圈环境,第二次以85分的道德积分如愿贷到20万元。今年,陈建华的产品开始销往上海等地,效益喜人。

  黄宝康时常感慨:“讲道德讲诚信,是一股看不见的力量,把大家的心凝在了一起。”据村年报统计,邵家丘村的集体年收入已由过去的负增长变为现在的净增249.5万元,去年村民人均年收入达23971元。

  “道德示范”力量大

  □易其洋

  当初硬着头皮当起村支书的黄宝康,倡导“以德立村”,11年后,让一个“矛盾复杂村”脱胎换骨,实现了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足“比翼双飞”———邵家丘村是余姚“道德银行”的第一块“试验田”,村民不光日子越过越好,还可以“以德换金”,就是最好的证明。

  道德何以能立村?黄宝康的“道德示范”可谓居功至伟。“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要求别人和村民做到的,黄宝康不光自己首先做到了,还做得让大家心服口服:该出的钱、该让的利,他出了、让了,不该出的钱、不该让的利,他也出了、让了;该挨的骂、该受的气,他挨了、受了,不该挨的骂、不该受的气,他也挨了、受了;该吃的苦、该担的责,他吃了、担了,不该吃的苦、不该担的责,他也吃了、担了。

  德不孤,必有邻。黄宝康“以德服人”,又会干事、肯干事,村民就服气他、敬重他,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既富了“口袋”,又富了“脑袋”。黄宝康本来只想当一届村支书,却被村民一再挽留,连着当了四届。黄宝康的治村经,奥妙就在这里。

  当干部,让群众听自己、信自己、服自己,跟着自己干,说难也不难。关键就看,能不能像黄宝康那样,牢记宗旨,坚守本色,真正做到无私忘我,一心为民。这不光是黄宝康“道德示范”能够影响人、带动人的根源和力量所在,也是一个干部职业道德的最高境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