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海昏侯墓出土的雁鱼灯和编钟底座。(新华社发) |
据新华社电(记者袁慧晶 沈洋)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主椁室的考古发掘工作将于14日启动。此前出土的万余件文物让人们对海昏侯生前的奢华生活有了初步了解,但仍留下许多待解谜团,特别是墓主人的身份之谜。答案将随着主椁室的清理工作而揭开。 棺木为何不在椁室正中? 记者此前在发掘现场看到,主椁室正中位置有一个明显的盗洞。海昏侯墓考古领队、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杨军介绍,盗洞深约14米,是从上方封土堆正中心垂直向下挖而形成,但幸好主棺不在这个位置。 目前,考古队员已确定主棺位于椁室的东北角。“这与其他墓葬中的居中放置不太一样,也正因如此才避免了其遭到盗墓贼的破坏。”海昏侯墓考古专家组副组长、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张仲立认为。 但也有专家认为,公元318年发生在这里的一次大地震造成了椁室的坍塌,而且西边先坍塌,加上地下水的作用,棺木被推移至了椁室的另一边角落。棺木不在椁室正中究竟是有意为之还是天意促成,有待随着主椁室的发掘揭开谜底。 墓主安葬时棺椁是几重? 棺椁制是古代体现死者身份和等级的一种制度。一般来说,官位或身份越高贵,棺和椁的层数越多。 “此前长沙马王堆中辛追墓的棺椁是四棺两椁。”张仲立告诉记者,由于海昏侯墓的主椁室因地质运动发生过多次坍塌,棺椁的保存状况没有想象中好。“目前能确定的是海昏侯使用了重棺,但具体几重不得而知;椁木用料初步判断有樟木和杉木。” 张仲立还说,古人一般会用织物覆盖棺椁,像辛追墓的棺盖上就覆盖着一幅帛画。“但海昏侯墓由于经历过干湿交替,纺织物保存状况不佳,目前藏閣中也仅出土5件,棺椁上发现保存完好的荒帷或帛画的可能性不大。” 棺内是否能发现玉衣? 汉代皇帝和高级贵族死后穿用的殓服是用玉片制成的玉衣。其中,皇帝及部分近臣的玉衣以金线缕结而成,称之为“金缕玉衣”;其他贵族则使用银线、铜线编造,分别称为“银缕玉衣”、“铜缕玉衣”。 记者了解到,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已发现玉衣逾20件,金缕玉衣仅5件。列侯作为秦汉二十等爵制的最高一等,地位仅次于皇帝和诸侯王。列侯下葬时是否身穿玉衣?如果穿,是什么等级的玉衣?这些谜团,只能等待开棺定论。 墓主人是否为汉废帝刘贺?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徐长青介绍,海昏侯的爵位世代承袭,一直延续到东汉,史料记载有4代。第一代海昏侯为汉废帝刘贺,即第二代昌邑王;第二代是海昏釐侯刘代宗;第三代是海昏原侯刘保世,新朝时一度被削藩贬为庶民;第四代是刘会邑。 其中以第一代海昏侯刘贺的生平最具传奇性,一生经历了王、帝、侯三种身份。他是汉武帝的孙子、第一代昌邑王刘髆的儿子,曾被权臣霍光扶上帝位,但27天后遭废黜,成为汉代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 “如果棺内能发现刘贺的印章或者有他名字作落款的木牍,方能成为认定墓主身份的关键性证据。”徐长青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