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庄豪 绘 |
□本报记者 单玉紫枫 通讯员 沈 “盐酸、硫酸等危险化学品现场存放没有周知卡和喷淋设施;易燃易爆物料的工业管道法兰跨接失效;部分照明灯不具备防爆功能,以普通防护灯代用……”不是“大盖帽”,没有“红袖章”,但安全管家吕乾一开口,却是斩钉截铁,字字铿锵。一旁,企业负责人则仔细聆听,连连点头。 吕乾是余姚小曹娥镇政府向宁波乾业安全科技有限公司聘请的驻点“安全管家”。今年以来,他和同行几乎每天在宁波的各家企业奔波。 据初步统计,我市现有生产经营单位43.3万家,其中企业法人15万家,而规上企业仅7300家。一边是量大面广的小微企业,安全生产基础薄弱,自身整改力量不足;另一边却是基层一线安全监管“有心无力”,市安监局在编人员仅41人,11个县(市)区平均仅十余人。 破局始自2013年底,宁海在全市率先试点安全生产“服务外包”,两年来,这一模式已在全市遍地开花,并逐步形成了“市场主导、企业自主、中介服务、政府推进、社会参与”的新格局。 规上企业:政府买服务,拓展覆盖面 “油罐区装卸车未按要求对车辆进行导静电处理;危化品露天储罐接地线断裂……”在镇海的一家化工塑料企业,两名检查员一番“望闻问切”后,报出了四五个隐患,把一旁的企业主吓出一身冷汗,连连感慨:“专家确实有一套,一些小细节,平时大家司空见惯,根本注意不到,这次算是‘全身体检’了。” 这还没完,检查员拿出一份镇海区安监局专门制定的《安全生产监督性检查表》,对照表格,把“处方”一一写明,要求企业限期整改。整改完毕,区安监局还会派人复查。 “第三方的引入,不光破解了政府安监服务力量不足的难题,还大大提升了覆盖面和专业度。”镇海区安监局负责人表示,自2014年起,镇海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聘请10名全职化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安全生产第三方监督性检查,截至目前,共检查企业1942家次,消除隐患9491个。 小微企业:企业买服务,点对点保障 “无人管、不会管、管不好”曾是众多小微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现状。 2014年初,宁海相继出台《小微企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服务外包工作指导意见》《企业安全服务标准》等文件,规定政府以每年360元/企业的标准对中介机构进行奖励,引导小微企业与中介组织签订安全服务外包合同,着力规范“服务外包”运作。中介机构通过“集中会诊”提交问题清单,提出整改建议;部分整改确有困难的,由企业委托,采取“全托管”,由中介机构完成整改。 截至目前,该县2000余家小微企业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完成首次全面隐患排查,有3700余家小微企业参与隐患排查治理,“安全管家”覆盖率在90%以上,发现并整改各类事故隐患2.37万个。1至7月,全县工矿商贸企业工伤(轻微)事故同比下降15%,亡人事故同比下降33%。 小微企业“一对一”的服务,带来的是“点对点”的保障。 政策助推:“要我安全”变“我要安全” 据统计,引入第三方两年来,我市提供安全服务的专业中介机构已从5家发展至40多家,专业人才从100人左右跃升至800多人,有1.1万家企业享受到“安全管家”服务。 “第三方的全面推进,不但使安全监管更为常态化、专业化,同时帮扶式的执法检查也受到企业的欢迎。社会化服务机构已成为我市安全生产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市安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5年1至9月,我市工矿商贸企业(含建筑业)发生死亡事故、死亡人数、生产经营活动事故率继续呈全面下降态势,其中工伤事故率同比下降了54%。 为进一步推动企业“要我安全”变“我要安全”,今年5月,我市出台了《关于推进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坚持企业购买服务为主,政府购买服务为辅的原则,结合本地实际开展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