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东钱湖畔的房车基地。(董娜 摄) |
□本报记者 冯 瑄 通讯员 陈晓众 赵鸣婵 【关键词】 近零碳排放区 与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一道,绿色发展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指导我国“十三五”时期发展甚至是更为长远发展的科学理念和方式。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今后五年要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最终实现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上升。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主体功能区布局和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 如何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之城?《建议》指明了六大路径,其中之一就是“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 【专家解读】 用绿色产业控制碳排放 主动控制碳排放正成为实现城市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从“十三五”开始就要行动起来。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控制碳排放强度,一手抓控制碳排放总量。”专家分析,要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积极参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谈判,主动控制碳排放,落实到2030年达到碳排放峰值的承诺。 在产业方面,要加强高能耗行业能耗管控,重点控制电力、钢铁、建材、化工等行业的碳排放。这些行业都是高耗能、高排放而且产能过剩较严重的行业。 在区域方面,要支持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优化开发区域率先实现碳排放峰值目标。这些区域的环境容量已经不够,而且传统产业产能已达到峰值。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要在一定区域通过综合施策,达到基本不排放或极少排放二氧化碳。通过示范,以点带面,总结提出可复制推广的经验。 建设生态文明,一方面要借助技术上的创新来实现低碳循环发展,另一方面理念上也要创新,努力通过产业化来实现绿色发展。也有专家认为,要实现《建议》提出的“近零碳排放”,除了对传统工业企业加大节能减排的力度之外,更要注重对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产业的培育。在现代化进程中必须把握未来技术发展的方向,占领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绿色技术制高点。 【部门声音】 打造“美丽宁波”升级版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宁波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六个加快”“双驱动四治理”“三治理一提高”“四边三化”等经济社会发展总体部署,坚持绿色制造、低碳发展,狠抓气、水、土壤及重污染行业环境综合整治,全市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环境安全基本得到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 然而,一些制约生态文明发展的瓶颈依然存在,“美丽宁波”建设依然任重道远。经济发展新常态之下,如何缩小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与社会公众期望之间的差距?如何解决经济发展需求与资源环境容量之间的矛盾? “只有绿水青山护得更美,才能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市生态办主任褚孟形表示,深入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必须把绿色发展理念与宁波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坚持以生态文明理念为引领,以改善环境质量为导向,建立源头严控、过程严防、后果严惩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坚持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契机,切实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促进形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倒逼机制;坚持以解决大气、水体、土壤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全方位削减工业污染、城乡生活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造“美丽宁波”升级版提供坚实的环境基础。 “十三五”期间,我市将从四个方面入手,加速推进“美丽宁波”建设。 ———气、水、土壤环境整治强力推进。通过调整能源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加强工业污染治理、推进挥发性有机废气治理、统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等措施,构建大气污染防治六大体系,有效削减大气污染物排放;坚持“五水共治,治污先行”,切实保障饮用水安全,加强涉水行业污染整治提升,强化城镇生活污水治理,巩固提升“清三河”整治成果,促进全市水环境质量实质性改善;健全土壤污染防治地方性法律法规,建立完善管理体制,深化土壤污染源头防治,实施农用地污染防治,加强建设用地环境风险管控,使我市土壤环境质量稳中有升。 ———生态市建设向生态文明建设转变。全面深化各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力争到2020年前实现县(市、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覆盖,创建成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市;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贯彻落实中央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及配套方案精神,出台实施《宁波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关于加强碳排放峰值目标管理的决定》等,加大环境资源市场配置改革力度,进一步构建覆盖全市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重点实施《关于加快推进四明山区域生态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生态保护方案,对重要生态功能区、脆弱和敏感区域,科学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 ———构筑大数据平台推进环保管理现代化。建立健全突发环境事件预防和预警体系,加快建设宁波市环境应急指挥管理系统;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进行定期环境风险隐患排查,逐步推行专业机构第三方全过程环境风险管理;推进环境监管执法能力建设,着力提升基层环保能力建设,推动在全市所有乡镇(街道)、工业集聚区设置环保监管机构(环保办或环保站),建立健全生态环境四级网格化执法监管体系;加快环境云计算数据中心建设,实现环境监管能力的现代化、标准化和信息化。 ———推进环保产业和科技管理能力建设。组织实施环保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的环保科技创新体系,构建以环保产业龙头企业为核心涵盖装备制造、治理技术、产品和服务的特色产业链条;加快推进环保领域先进成熟技术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十三五”末力争使我市环保产业规模和技术装备水平继续保持在浙江省和全国副省级城市前列。 【民间期待】 同心共筑碧水蓝天 宁波光年太阳能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松成:抢抓新能源产业带来的新商机,加快技术创新,积极推动分布式光伏产业的发展,主动为社会减少碳排放。本月底,鄞州龙观李岙村500千瓦装机容量屋顶发电项目并网发电。接下来,我们将以龙观为试点建设“光伏小镇”。此外,还将与家电跨界合作,全面启动万户新能源家庭电站项目,届时光伏将走进更多家庭,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环保事业中来。 华侨城社区居民、退休教师王敏静:这两年,宁波加快推进“五水共治”,多措并举治理大气污染,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治水和治气还应做好“长远”文章,这既考问执政理念,也考验执政智慧。宁波应尽快建立健全长效体制机制,巩固治理成果,防止污染反弹,为子孙后代留下更多的“碧水蓝天”。 环境监督员、退休人员陆晓华:资源和废弃物循环利用,不仅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而且是加快绿色发展的重要一环。当前,我市一些餐厨垃圾处理企业还存在垃圾发电后产生的肥料销路不畅等困难。真心希望政府能出台一些扶持政策,推动环保产业良性发展,同时也让我市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