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文化视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11月19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心中的舞台

———汪青波

  严 龙 摄

  在我的心中,似乎永远有一个舞台在等待着我,它充满着神奇,充满着魅力,让我魂牵梦萦,苦苦追寻,乐此不疲。  

  从小我就喜欢唱唱跳跳,在镇明中心小学读书期间,有次演出前夕意外崴了脚,我让老师抱我上台,咬着牙完成了表演,内心的快乐足以抵消身体的伤痛。  

  1987年3月,宁波艺校面向5000多名应届初中生招收首期舞蹈班学生,经过3个多月层层选拔,我有幸成为最后13名女生中的一个。此时,我之前报考的宁波师范学校也来了录取通知书。一边是我向往已久的舞蹈艺术,一边是中专文凭和今后稳定的教师工作岗位,家里为此展开了争论。父母认为唱歌跳舞作为爱好理当支持,成为专业难免太过辛苦;舅舅则以尊重孩子爱好为由,支持我上艺校舞蹈班。几经努力,我终于迈出了职业舞蹈生涯的第一步。  

  以后的20年间,训练、演出、学习成为我生活的主旋律。受过伤,流过泪,经历了委屈与挫折。2001年开始从演员转型编导,跟随剧团走市场、导演晚会,也获得过掌声与鲜花。在北京舞蹈学院就学期间,常常栖身于阴冷的地下室;报考上海戏剧学院时,还被门卫大爷误认为是陪考的学生家长。但这一切,现在都变成了美好的回忆。正是在这种艰辛的成长中,才让我了解和体会到舞蹈艺术的博大精深,才让我明白我为之献身的舞蹈艺术是多么的值得骄傲。  

  舞蹈艺术的特点,决定了演员要比别人付出得更多,而艺术生命又如此短暂,不公平却又无奈。随着年龄增添,这种紧迫感与焦虑感在内心渐渐弥漫。

  2009年,舞剧《十里红妆·女儿梦》横空出世,享誉国内外,我在其中担纲越儿母亲一角。从排练到试演,从公演再到世界各地巡演,紧张、忙碌又特别的充实。2010年下半年,我在奥地利演出时,知道回国后要到江东区文化馆工作,带着依依不舍的心情,我内心里把那次演出视作告别剧团、告别舞台的谢幕之作。不曾想,几个月后,顶替出演我角色的演员因故无法继续参演,剧团重新邀请我。记得那是在宁波大剧院,当大宅院“吱吱”的开门声伴随着熟悉的弦乐响起,幕旁的我禁不住热泪夺眶而出,我知道,那是因为我又可以回到《十里红妆》的舞台,又可以在自己心中的舞台上尽情享受舞蹈。

  感谢生活,感谢舞蹈给我带来的一切。(严 龙 整理) 

  汪青波,1971年4月出生。宁波市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二级演员,副研究馆员职称。曾任职于宁波市歌舞团任专业编导、教员、演员;江东文化馆馆长。出演过大型舞剧《十里红妆·女儿梦》重要角色,担任越剧《阿育王》人物形体设计。创作的舞蹈《痴绣》获浙江省群星金奖。现任宁波老年大学艺术团团长。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