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时评·文体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11月25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媒体观点

  用什么消解公众“养老焦虑”

  多从落马官员的绰号中听民声

  “22省份养老金吃紧,部分地区养老金收支恶化”———这则新闻最近几天引发热议,“养老金到底还发不发得出”“看看是不是我所在省,万一是就麻烦了”……一时担忧四起。

  每隔一阵子,就会有类似说法出现。针对这类说法,几乎每个季度的人社部新闻发布会都要强调“当期养老金发放没问题”。最近,人社部新闻发言人又进行了回应。但是,人社部的澄清也好,财政、审计部门出具的“收大于支”的报告也好,每月足额按时领到手中的退休金也好,似乎都无法打消一些疑虑。眼下对养老最紧张的人,不是已经领养老金的人,而是正在缴纳养老保险的职工。承诺“当期发放没问题”,无法宽慰缴费的职工。中长期会不会有缺口?延迟退休等政策又会产生多大影响?等等。化解参保者的焦虑,需要正视这些疑问,通过完善制度、健全政策、明确兜底,树立人们对制度的长远信心。

  ———《人民日报》 白天亮 

  多从落马官员的绰号中听民声

  日前,有媒体盘点了一批落马官员的绰号,引发舆论热议。比如,云南省原副省长沈培平曾被当地人称为“拆迁大佐”,安徽省原副省长倪发科人称“玉痴省长”,证监会副主席姚刚则被称为“发审皇帝”。这些绰号并非问题官员案发后才有,而是案发前就已在民间广为流传。

  很多官员的绰号,不是百姓在官员落马之后根据媒体报道新造的,而是在他们落马前早已经人尽皆知,有些甚至早已是饭桌上经久不衰的谈资。没有无缘无故的绰号,官员的绰号背后往往隐藏着民意信号。重视那些广受争议的绰号,很可能会从中发现一个官员的好与坏。如果调查一下绰号的具体所指,甚至有可能“拔出萝卜带出泥”,提前发现问题、纠正问题,降低腐败带来的危害和造成的风险。即便没有查出问题,由此反馈的民意也是对官员作风和形象的一个警示,有利于他们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新华每日电讯》 毛建国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