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少数民族同胞在民族和睦邻里节上表演。 |
本报记者 沈孙晖 象山记者站 俞 莉 陈光曙 “乡政府就像‘娘家人’一样,一直关心和帮助我们,让我们在这里落地生根!”40岁的贵州仡佬族人牟有顺已将象山晓塘乡当作“第二故乡”。四年来,她介绍3位少数民族同胞嫁到晓塘或来此工作,其中一位还是她的亲姐姐。 晓塘乡现有苗族、仡佬族、畲族、纳西族等10个少数民族常住人口43人,流动人口120人。其中常住的少数民族系婚嫁或从青田水库移民而来,大都是困难、特殊家庭。多年来,乡政府从各方面积极帮助少数民族融入当地“大家庭”,共缔民族和睦团结之花。2013年,晓塘乡被评为宁波市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示范单位。 帮扶就业创业 “要让少数民族同胞在本乡扎根稳定,首先要让他们有事做。”该乡统战委员说。 近年来,乡里为少数民族开展各项就业培训10余场;在3家乡域企业建立就业基地,解决30余名少数民族或其家属的就业问题;建设柑橘、葡萄、蛋鸡等5处少数民族创业实践基地,由农业、养殖大户和专家进行创业结对,开展技术指导。目前,该乡少数民族及家属青壮年就业率100%。 43岁的云南彝族人茶光菊12年前嫁到晓塘西边塘村。刚来时,夫家破旧不堪的危房、一穷二白的光景让她惊呆了。由于公婆年事已高,丈夫又有残疾,全家重担落在她一人身上。茶光菊从零开始,学习种植橘子和葡萄。乡政府也将她作为少数民族创业的重点帮扶对象,积极向市、县民宗局及宁波市光彩事业促进会争取创业资金,在创业补助、贷款申请、技术指导等方面给予帮助。如今,茶光菊已是种植能手,年收入10多万元。今年初,她家还盖起了3层楼的新洋房。 “今年我们又设立了少数民族同心光彩事业帮扶资金,目前已募集到36万元,主要用于本乡少数民族创业贷款贴息或补助特殊困难的少数民族。”该乡统战委员告诉记者。 搭好服务平台 为及时了解少数民族同胞的需求和动态,并让他们互相帮助,晓塘乡成立了“少数民族联谊会”和“少数民族服务站”,由少数民族担任会长等职,乡政府作为后盾,切实做好服务工作。 仡佬族人牟有顺13年前嫁到晓塘支坑村。2011年有一天,她丈夫散步时突发脑溢血,昏迷不醒。虽然与牟有顺素不相识,但作为少数民族联谊会会长的茶光菊听说此事后,立即联系了10位同胞临时凑了4800元,和林副乡长一起上门探望,牟有顺当场感动落泪。丈夫过世后,考虑到牟有顺还有一双子女和婆婆要抚养,市、县、乡、村四级又积极帮扶她创办养殖场。 据了解,去年以来,晓塘乡解决少数民族同胞户口迁移、子女上学、求医看病等各类难题20余个,为少数民族争取医疗保险等各类资金补助30余万元。在贴心服务下,近年来该乡未发生一起少数民族来信来访事件。 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生活不止柴米油盐,还有“诗和远方”。晓塘乡将营造民族文化氛围、充实少数民族精神生活,作为一项主要工作。该乡建立了少数民族文化长廊,绘制少数民族文化墙绘,加强少数民族文化队伍建设,结合茶山舞龙等多支文娱队伍展示民族文化,并多次组织少数民族同胞参与当地篮球赛、登山赛等各项体育运动。 晓塘乡有个传统的邻里节,起初只是村民自发开展聚餐等简单活动。从2011年开始,该乡以邻里节为载体,邀请少数民族同胞一起参与,民族和睦邻里节由此脱胎而成。邻里节上,一系列颇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活动精彩纷呈,如少数民族厨艺展示、少数民族运动会、少数民族文化走亲、少数民族文明之星评选、民族一家亲座谈等。 如今,民族和睦邻里节已成为晓塘乡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品牌,也成为象山县民族团结活动的重要阵地,该节还荣获省涉农节目一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