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驾考现场。 “掌上驾培”给学车者自主选择的权利。 |
改革,对于大多数行业而言,不仅耗时耗力而且很可能会伤筋动骨。 互联网+的最大发力点,就是推动改革。 正是看到了这一本质,市运管局在市交通委领导下,借力互联网,创新驾培管理模式,以四两拨千斤的巧力,将本应百炼钢的改革化成绕指柔。 好多个学员共用一辆教练车,需要给教练请客送礼,学习时间不够就匆匆赴考,侥幸成为“本本族”也不敢上路……学驾驶、考驾照的不少“潜规则”在全国各地都被诟病,驾培行业提升服务质量、转型升级已势在必行。 宁波人开始用互联网思维为这个行业的发展寻求新方向,一个名叫“掌上驾培”的手机APP应运而生。从10月中旬上线至今不到两个月时间,全市已有5400多名教练员用上了通过手机接收学员预约,已注册的10.46万余名学员都可以通过手机APP查询这些教练员的服务水平,预约培训时间,对教练进行评价,约32.49万人次使用了“掌上驾培”。 一个小小的手机APP,何以有这样的魅力? 惠民的不仅是自主权 还有知情权和选择权 “女儿上大学后想学开车,却不知道哪个驾校好?哪个教练耐心?学车的价格如何?”市民周先生的茫然,不少大学生家长也曾遇到过。对于很多人来说,学车通过熟人介绍,信息不对称是当前学车人面临的最大问题,这导致驾驶员培训存在一些“潜规则”。 “以前听说考驾照总要挨教练骂、迟迟不敢报考,现在用‘掌上驾培’学车,就像网上买东西一样方便,可以手机支付,付完钱还能对教练的服务进行评价,感觉很公平。”在象山港驾校,学员小王对这种自主选择、网上预约、学完付费、评价教练的方式很满意。 在记者向周先生展示“掌上驾培”APP后,他发现这里可以查看全市107家驾校的所有教练员,包括教练员的课程时间段、时长、费用、科目等信息,同时还有其他学员对教练的评价,他毫不犹豫地给女儿就近选择了万里驾校进行报名。“这里所有的信息一目了然,从其他学员对学校的评价看是全五星,而且如果女儿对教练员不满意可以随时换教练,让我们有了选择权。”周先生说。 近年来,我市每年大约有30万人进行驾培。长久以来,作为消费者的学员与驾校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学员的自主权减少,无法享受应有的权益。宁波是国内首个将手机APP植入学驾模式的城市,新的学驾模式打破了近20年的传统学驾模式,让消费者拥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学员在选择驾校报名后,可在该驾校自主选择教练,预约学驾时间。学员学习采用计时制,每次培训时,教练端手机需对学员端手机随机生成的动态二维码进行扫码签到、签退,根据签到、签退时间,自动记录学员培训学时,保证学员学驾时间不缩水。每次培训结束,学员可根据教练服务态度、教学水平、教学场地、教练车况等信息,通过手机APP进行网络评价。学员也可以根据网络评价的情况自行选择心仪的教练,学驾过程中,如果教练员服务态度不好,学员也可随时换人。 创新的不仅是软件 更重要的是学驾机制 当全社会掀起“互联网+”热潮时,市运管局却仅仅把它作为一项工具。“手机APP仅仅是一个载体,真正能让它发挥作用的是其内涵的创新。”市运管局驾培管理处处长何国军说,他并不把“掌上驾培”看作一个简单的手机软件,而认为是一套全新的行业管理机制。 那么,这个植根于互联网土壤的机制“新”在哪里? 首先是设计理念的创新。从项目建设开始,市运管局就提出了项目建设服务的理念,一改以往行政部门重“管理”的理念,而强调“服务”性。整个项目开发过程中遵循方便学员、方便教练、方便驾校的原则,通过项目设计,同时将学员变更为监督员角色,寓行业管理于服务之中,以“易懂、易操作、易推广、实用、好用”之目标,确定了具体可实际执行的系统建设方案。 其次是学驾流程设计上的创新。根据“掌上驾培”流程,作为责任主体的驾校必须每天发布教学计划,所属教练员可自行编制教学计划,但不具备发布权限,必须经驾培机构审核才能发布。学员必须通过预约才能上车计时培训,没有预约的学员,系统不支持学时记录,实行预约与计时挂钩机制。这使得以往教练挂靠驾校的模式被彻底推翻,有效提高了教学工作的效率。 技术创新在推进节能减排的同时,也省了大量成本的投入。“掌上驾培”利用人人都有的手机作为学时记录、视频监控的载体,取消了以往数千台传统车载终端设备,取消了传统每年数十万张学员IC卡、教练卡的制作与发放。同时,因为打通了与交警等部门的信息渠道,将原来的培训记录纸质审核签注变更为系统审核,取消了每年上百万份学员学时记录单的印制,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大大节省了大量材料成本,既为企业减负,也有效推进了“绿色驾培”的实施。 此外,“掌上驾培”通过控制车辆电子标签和学员手机动态二维码生成形式,实现监管手段的创新;通过学员、管理部门、驾校、教练的信息交互,并架构了以此为基础的行业数据平台,实现了监管模式的创新;通过行业管理系统和预约计时系统两部分实现项目架构的创新;“计时付费、先学后付”实现了学驾模式的创新;支付宝、微信、网银、现金等多渠道实现了支付手段的创新。 改革带来各方的角色回归 还有行业健康发展 今年9月1日起,省物价局公布的2015版定价目录放开了驾培市场的价格,也就是说驾培费用从政府定价转变为市场自主定价,驾校可根据市场供需调整价格,这给我市学驾模式改革提供了契机。市运管局将互联网作为改革的利器,以惠民为导向,以创新为核心,使驾培行业改革顺理成章,有效促进了驾培各方市场角色的回归。 在学员自主消费意识得以实现的同时,驾校的主体意识真正体现出来。“掌上驾培”项目在流程上通过强化驾培机构的管理权限,突出驾培机构教学主体责任。如将教练员执教注册权限归口于驾培机构,明确教练员只能执教对应注册驾校的车辆。驾培机构作为教学培训主体,须按期制订发布教学培训计划,教练员必须根据驾培机构发布的教学计划进行执教。学员学时符合考试条件,须经驾校环节进行学时推送,从教练注册、教练执教、结果上传三个环节强化了驾培机构对教练员的管理力度,突出驾培机构的教学主体意识。“新的学驾模式让驾校的管理更加方便。”万里驾校副校长郎文强介绍,现在教练员每周排好课程交由学校审核后统一放在网上,学校也能实时查看学员对教练的评价,便于对教练员进行管理,接下来学校可根据评价出台新的管理办法。 教练的服务意识得到了提高。“掌上驾培”增加了学员培训评价环节,学员每次培训后,须在手机上对教练员进行匿名评价,评价结果直接显示在平台上,供各个学员及准学员查询。一方面通过学员网络评价对教练员的教学行为进行监督约束,另一方面也通过平台数据支撑,为优秀教练员提供良好业界口碑,进而影响教练招生状况,引导教练员将重心放在如何提高服务意识,提高培训质量上。 管理部门规制意识的增强,有效促进了行业管理举措的落实,进一步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如,教练员必须经行业管理部门注册,才能在教练车上进行计时执教;教练车所属驾校必须与教练员注册的驾校保持一致,方能进行签到执教,有效地解决了当前驾培市场无证执教及使用非教练车教学的监管难题。又如,教练员必须在教练车上才能打开手机软件进行签到;培训时,学员手机随机产生的动态二维码在限定时间内会重新变化,以确保教练员、学员进行面对面签到、签退,学时通过后台服务器记录,每天训练不得超过4小时等,在技术上对学时造假进行了积极防范。 从教练到服务提供商转身,从甩手掌柜到责任主体的转型,“互联网+”带给驾培教练和学校的,不仅仅只是这些。“掌上驾培”,这个宁波在国内首创的手机APP,撬动的是一个积弊数十年行业的全新改革,带来的是宁波每年30万人消费权益的实现。在采访接近尾声时,记者获悉,省运管局将大力推广宁波的“掌上驾培”模式,而河南、重庆、长沙、台州等省、市纷纷与我市运管部门联系,掌上驾培有望在全国各地推行。 本报记者 张燕 通讯员 石莹 章军航 图片由市道路运输管理局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