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12月09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新区再获国家级名片

  丁红 摄
  丁红 摄

  记 者 单玉紫枫

  通讯员 秦羽

  高视角谋划,高站位定位,高水平推动,高新区再次迎来跨越发展的新机遇。

  随着德国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绿色制造”的概念正逐步为大众所熟知并接受。作为“绿色制造”的重要落点,国家生态工业园区便是商务部、科技部、环保部一直以来积极推动国家级开发区转型的基本方向,是新一代工业园区建设的主要形态。

  近日,国家环保部、商务部、科技部联合发文,批准宁波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缘起  转型示范,高新先行

  宁波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临宁波深水良港,南接杭甬高速公路,西靠宁波市区,北连杭州湾跨海大桥,是宁波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载体和长江三角洲南翼的科技创新基地,也是宁波新一轮城市发展的重点区域。

  高新区的前身是宁波市科技园区,2007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是1997年以来国务院同意批准升级的首家国家级高新区,同时也是全省最早获得ISO9001和ISO14001“双认证”的园区之一。

  2012年,高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0亿元,同比增长23.4%,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4.6亿元,同比增长10.6%;2013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6亿元,同比增长12.5%,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1.5亿元,同比增长19.5%。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处于全市各县(市)区前列。

  高新区晋升为国家级后,市委、市政府专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宁波国家高新区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高新区要成为宁波自主创新的引领区、科技创业的核心区、高新产业的示范区、和谐发展的科技新城(简称“三区一城”)的功能定位,以及建设国内一流创新型科技园区的发展目标。为加快推进“三区一城”建设,高新区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应对发展瓶颈,积极探索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2009年成功进入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试点行列;2011年被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授予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被科技部等部委批准为全国首批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单位;2012年被科技部授予“国家高新区建设20周年先进集体”荣誉称号,顺利通过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考核验收,软件园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

  创建绘就蓝图,铿锵迈步

  坚持将“绿色低碳”理念融入高新区中长期发展战略,始终把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作为优化经济结构、合理配置资源、增加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逐步形成了高端化、高附加值、低土地消耗、低能耗、低水耗的增长方式……全方位推进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高新区有思路、有方向、有目标。

  有思路,健全机制,稳步推进。2009年至今,高新区坚持将创建工作纳入全区重点项目和实事民生工程,同时列入每年度管委会对各部门和单位的督查考核重点。五年来,累计投入节能环保、新兴产业培育等相关扶持资金6亿多元,通过资金和政策杠杆有效调动了高新区企业淘汰落后产能、推动节能减排的积极性。

  有方向,优化结构,完善生态。实施“腾笼换鸟”,淘汰落后产能。近年来高新区实施梅墟原有工业区块环境整治,在全区范围内禁止销售和使用高污染燃料,高新区51台燃煤锅炉(窑炉)全部关停,全面淘汰印染、化工、制革、电镀、不锈钢、油脂、建材等7大行业40家企业,成片淘汰梅墟小规模、低效益、高污染作坊式企业120多家。盘活土地资源。坚持规划先行与环境保护联动,实施生态功能区规划、城市建设规划等专项规划,开展高新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从宏观决策源头来保护高新区生态环境。

  切实落实生态功能区规划和产业政策,实施最严格的产业政策和环评、能耗审查制度,严格执行空间、总量、项目“三位一体”“两评结合”的环境准入制度,严把建设项目前期选址关、环评审批关、设计会审关和“三同时”落实关。优先引进科技型、规模型、低碳型的高端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在选商引资过程中,宁可舍弃数亿元税收,也要放弃高污染型、高能耗型项目。2010年至今,每年约有20%的项目因不符合规划及节能环保要求被拒。

  推行“补链”战略,构建循环经济。以生态“补链”项目为重点,实施研发设计产业集群、科技型绿色总部基地、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集群等3个服务业重点补链项目,完善新能源、半导体与光电、新材料等9个制造业重点补链项目,同时增建5个资源综合利用项目、2个清洁能源利用项目、3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3个技术支撑项目。

  集聚新兴产业,培育新经济业态。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把高端化、高附加值、低土地消耗、低能耗、低水耗作为高新区制造业选择方向;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激发总部经济活力。结合独特的区域优势,打造了一批以行业总部为主题的特色楼宇,楼宇经济呈蓬勃发展态势。

  成效创新引领,势头强劲

  高新区坚持以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循环经济为主线,通过健全机制、优化结构、生态示范、强化监管等手段,全力推进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高新区综合经济实力和地位得到巩固和提高,GDP连续十多年保持20%以上增长势头。

  2012年,高新区新能源与节能、半导体与光电、新材料等高新技术3大制造业聚集率达到71%。2010年至2012年,高新区单位工业用地增加值从8.83亿元/平方公里上升到11.05亿元/平方公里,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从0.57吨标煤/万元下降到0.31吨标煤/万元,单位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从20.3立方米/万元下降到8.26立方米/万元,人均工业增加值从14.04万元/人上升到17.23万元/人。二三产业和谐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从2010年的46.9%上升到2012的60.6%。经济发展完成由二产为主向二三产“双轮”驱动的转变。

  创新引领作用凸显。在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兵科院宁波分院、中科院计算所宁波分部、等成建制研发创新机构,谭建荣、柴天佑、郭孔辉、李启虎、熊有伦等5家院士工作室及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中科院金属所、中科院声学所等12家大院名校技术转移中心等的技术支撑下,高新区内已建立了46家省市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89家区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和企业技术研究院。近三年与宁波企业开展技术合作1095项,合同金额4.36亿元,累计服务企业1910家,与企业联合申报科技项目达115项目,总金额达4.19亿元。软件园已入驻软件企业400余家,聚集全市近40%软件企业和30%服务外包企业,成为“中国服务外包园区十强”,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

  超额完成节能减排工作任务,单位工业增加值工业污染物排放量均大大优于生态创建标准。2010年至2012年,高新区单位工业增加值COD排放量从1.46kg/万元下降到0.67kg/万元,单位工业增加值SO2排放量从2.09kg/万元下降到0.66kg/万元,单位工业增加值碳排放量从2.68吨/万元下降到1.55吨/万元,累计削减42.2%,远远优于浙江省的碳减排要求。

  生态环境持续优化。2010年至2012年,高新区大气环境质量优良率上升了近5个百分点,特别是2012年高新区大气环境质量优良率达到95%,水环境监测指标也优于2010年水平,并呈逐年改善趋势。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41%。通过生态化建设,高新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优化,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成果日益显现。

  展望增强辐射,全面提升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2013年初,宁波市委做出了要以高新区为核心依托建设新材料科技城的重大决策,这是高新区发展面临的重大契机,也将进一步推动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创建工作。为此,高新区下一步将以《建设规划》为指导,充分发挥区域综合优势,形成以创新为驱动的发展模式,以高新技术为增长点的产业格局,推进远期规划重点项目建设,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新制造业,加快传统产业退出,加强资源循环利用和污染控制,推进建设规划保障体系的有效运行,确保建设规划2020年远期目标的全面实现。

  深化规划实施,确保远期目标的全面完成。继续扎实推进宁波国家高新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实施,将建设规划作为高新区制定各项政策的重要依据。加快实施远期目标确定的重点建设项目,全面建成均胜工业城、赛尔富电子、高效太阳能电池及组件产业化等重点补链项目,完善天然气集中供热,建设推广屋顶光伏发电示范项目,污水管网覆盖率达到100%,天然气管道覆盖率达到90%;完善技术支撑项目建设,建成服务全市的公共技术支撑平台、企业孵化器项目和研发园区建设项目。鼓励清洁能源的使用,推广清洁生产和节能技术项目,不断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加快推进科技新城建设,重点开展绿色建筑、绿色交通、雨水综合利用等生态工程,全面推进商贸、科研、大学院所等城市功能区建设,完善道路、景观、民生设施等重点配套设施建设。

  加强政策保障,实现生态园区的稳定运行。建设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高新区各方面牢固树立保护环境、优化经济结构的意识,自觉将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建设工作转化为推动自身发展和履行社会责任的动力。高新区将进一步完善“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全民参与”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政策保障体系,通过出台资金、人才、科技、土地等相关政策,利用财政资金、产业规划、宣传导向等引导机关、企业、社区、学校等各个层面继续加大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投入,鼓励节能减排、新能源、绿色建筑等新技术、新项目的使用和实施。创新专业型园区管理体制,增建专业型园区管理服务机构;创新生态工业园区考核机制,实施差异化考核;创新环境管理体制,建立政府监管、企业参与、公众监督的管理模式。

  推动低碳发展,创造区域发展的新兴模式。加快研发设计、科技型总部经济、服务外包等战略型服务业的集群发展,将高新区建成长三角南翼研发创新的高端功能区。以新材料、新能源和半导体光电产业重大项目为依托,打造专业园区,引导中小企业向专业园区聚集。全面转型传统行业,改造梅墟工业园区,继续淘汰剩余污染型落后产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具有区域引领作用的高技术制造业,实现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的快速提升。加快建设以IBM智慧物流中心为核心的宁波国际智慧物流产业园,以软件园二期、研发推广应用基地为重点的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园,以科技服务业、科技金融、新媒体和文化创意为重点的文化创意产业园,以总部基地、核心区商务总部区、东西现代服务业区块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产业园,以新能源、半导体与光电、新材料为重点的新兴产业园,构筑“一区多园”产业发展格局,打造产业发展大平台。加大主导特色产业招商力度,打造宁波最具特色的“新经济、新产业”示范区;加快重点企业培育和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打造低碳经济发展示范区。

  高新区将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主战略,以增强辐射带动能力为总要求,全面提升发展质量和速度,五年内再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软件研发创新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等三大基地,提升研发园、软件园、创业园三大品牌,加快旧城改造、新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三大步伐,到“十二五”末基本建成“三区一城”和国内一流的创新型科技园区,成为最能突显宁波创新型城市水平、国际化城市形象和生态化发展模式的展示平台。

  结语

  高新区通过践行转型发展、创新发展、高端发展和低碳发展,制定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和提升创新能力的政策,积极引导企业和公众参与,全面推进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创建,基本条件、建设指标已全面达标,重点工程顺利实施,创建工作取得了实效。高新区将继续深入开展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着力打造资源能源高效利用、经济实力高质增长、生态环境持续优化的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