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国际新闻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12月16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震荡中调整 互依中合作

———2015年国际关系素描

  震荡催生调整,互依强化合作。

  2015,世界局势震荡起伏,国际关系孕育深刻调整:从中国南海、乌克兰到也门、叙利亚,从遍布全球的恐袭、中东难民潮到欧洲的措手不及和大国背后角力,重大事件接踵而至,以新的方式重塑国际格局。

  2015,各国利益空前融合,国际合作日益强化。国与国之间、区域内部和区域之间的互依之势越发明显,合作势头越发强劲,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意识日益深入人心。

  失序的中东:折射国际格局演变的阵痛

  年末的巴黎街头,晚风中鲜花簇簇,烛光摇曳。不久前经历了一场空前恐怖袭击的时尚之都,聚集了上万名各国代表和80多位各国领导人,讨论如何破解关系人类未来的重大气候变化课题。

  这是今年复杂多变国际局势的缩影。动荡和失序纷至沓来,提振和重建迎难而上。人们认识到,在这个世界,任何人、任何国家已无法独善其身。

  格局的变化来自持续的动荡。多灾多难的中东,素来是各方势力的角斗场。叙利亚战端一开,这里便成“危机之疽”,上千万人颠沛流离,各派人马混战不休。

  年初的也门危机凸显地区主导权之争。伴随着也门什叶派胡塞武装一路攻城略地,也门危机迅速由内战升级为一场传统教派争夺势力范围的地区冲突。邻国逊尼派国家沙特阿拉伯联合海湾十国对胡塞武装大打出手,其规模之大,在动荡的中东亦为少见。

  中东不稳,恐怖势力借势做大。“伊斯兰国”的兴起让中东乱局愈演愈烈。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说,“西方尤其是美国,为‘伊斯兰国’崛起创造了条件”,“只有改变美国和欧洲的中东政策才能缓和恐怖主义危险”。

  围绕打击“伊斯兰国”,美俄欧虽反恐目标一致,但各有算盘,在策略、范围和力度等方面展开博弈。而混战留下的权力真空,引发地区国家争夺主导地位,地缘政治版图正在加速重构。

  叙利亚小难民艾兰安眠在海滩上的凄凉图片,让世人心碎。中东动荡引发的难民潮,令欧洲猝不及防。意大利资深媒体人希仕说,“这场难民危机正是美国等西方国家实施军事干预政策结下的恶果”。

  中东的失序,折射大国关系调整,也折射一家独大的美国在世界范围内式微。无论在乌克兰战端中的虚与委蛇,还是亚太“再平衡”的力不从心,不管是对欧洲经济疲软的隔岸观火,还是运作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背后的小肚鸡肠,这都是美国战后70年来从未有过之境遇,也是其不得不正视的新的现实。

  秩序的重构:泛中心化下的求同存异

  9月,世人将目光投向纽约曼哈顿东河岸边的联合国大厦。从维系70年的战后秩序调整,到对重构新国际秩序的普遍期待,纪念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吸引着全世界别样的目光。

  峰会上,100多位领导人登上讲台,阐述对建立国际新秩序和维护和平的主张。

  冲突与动荡,释放巨大破坏力,也开辟秩序重建的新路。债务危机和难民危机倒逼欧盟一体化发展;希腊债务危机促使欧盟构筑欧元区“防火墙”;难民危机中,欧盟虽分歧不断,但仍就配额分担达成艰难妥协。德国知名智库科学与政治基金会欧洲问题专家凯-奥拉夫·朗说,近年来,尽管欧盟内部不时出现利益分歧,但它总能化险为夷,推动一体化不断前行。

  巴黎遭到恐袭的同一天,叙利亚问题多边会谈第二轮在维也纳举行。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费代丽卡·莫盖里尼说,“巴黎袭击赋予了化解叙利亚危机新的含义”。会议最终就叙利亚政治进程时间表达成共识,叙利亚或在18个月内举行大选,迎来和平曙光。

  从西半球到东半球,从南半球到北半球,一个个地区性组织和联盟对话机制,一个个政治安全和经贸合作跨区域协作方式,以前所未有的频率登台亮相,构建国际格局新框架。

  在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上,亚洲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领导人联合声明发布;东盟领导人宣布今年底正式建成亚洲地区第一个次区域共同体———东盟共同体。

  在欧亚大陆,由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今年正式启动。而受到西方制裁的俄罗斯看重的不仅是依托这一广阔市场发展本国经济,更可以与区域内国家“抱团”,与欧美展开地缘政治博弈。

  在拉美,最重要的区域一体化组织之一的南共市也在积极拓展外部市场空间,将于年内就与欧盟签订自贸协议一事提出负面清单;太平洋联盟框架协议今年7月正式生效,意味着这一拉美区域性经济组织在一体化进程中又迈出了坚实步伐。

  在乌法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七次会晤,将金砖国家合作关系提升到战略伙伴关系,宣布成立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预示着金砖国家正在走向更加务实合作。

  与此同时,美国仍希望维系其对国际秩序的主导,一方面促使TPP协定初步达成,另一方面努力打造以美国、欧盟为主体的TTIP(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关系协定),力图重构全球经贸投资格局。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沈铭辉指出,随着新兴经济体的群体性崛起,发达国家“抱团”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的趋势将越来越强。

  从单极到多极,从零和到共赢,新的国际秩序将达成泛中心化下的实力相互制约、利益相互楔入。这是国际力量对比发生变化的必然结果。

  和平与发展:在最大公约数中寻求新平衡

  爱琴海边的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源头。著名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曾提出一个命题:当一个新崛起的大国与守成大国之间发生竞争时,冲突往往不可避免。

  当历史的指针走到21世纪,人类社会已日益成为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国际关系能否跨越“修昔底德陷阱”?

  对此,中国的回答诚挚而坚定: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正确“义利观”,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让和平与发展的阳光普照大地。这既是中国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世界和平与繁荣之所系。

  在万众瞩目的联合国讲台,在金碧辉煌的白金汉宫,在嘉宾云集的中非领导人峰会,在艳阳高照的天安门城楼,中国领导人多次阐述这一主张,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共同发展让更多人共享美好未来。

  国际社会对中国提出的理念反响强烈,广泛认同,认为这一主张既是中国对国际秩序观的创新与发展,也是对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的继承和弘扬,为国际关系发展提供了新理念,开辟了新远景。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复杂、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也是新型国际关系的最佳试验田。截至今年9月的数据显示,中国成为美国第一大贸易伙伴,这在美国商务部的数据记录中还是第一次。从去年的《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到今年的《中美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美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务实合作让世界惊喜连连。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维克拉姆·尼赫鲁说,美中“是世界上拥有不同政治和经济体制的两个最大经济体,即使它们向前迈出一小步,也能对世界带来重大改变”。从“庄园会晤”到“瀛台夜话”再到“白宫秋叙”,中美元首给世界送上了一颗中美关系继续健康稳定发展的“定心丸”。

  今年年初,英国在西方大国中率先加入中国倡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震动国际社会。此后,越来越多的西方国家开始抛弃“东西阵营”的陈旧思维,把拥抱崛起的中国定为其外交新航向。

  中国与欧盟领导人在会晤中决定,对接中国“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和欧洲投资计划,建立中欧互联互通平台;在11月举行的第四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上,首份《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中期规划》描绘了未来5年合作发展蓝图。

  一年中,中国以高密度的全方位外交行动,践行着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新理念,得到了众多国家和地区的积极响应。

  在亚欧大陆,哈萨克斯坦“光明大道”新经济计划、蒙古国的“草原计划”、韩国的“欧亚倡议”、土耳其的“中间走廊计划”与“一带一路”构想多有交集;在印度,“中国投资、印度制造”正成为中印经贸发展新的契合点;在南美,由中国、巴西与秘鲁共同打造的“两洋铁路”成为当地实现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

  这足以表明,和平与发展日益凝聚世人共识,成为国际合作的最大公约数。正如美国历史学家詹姆斯·亚当斯所说:“当我们与同时代的其他人分享梦想的时候,我们的梦想将更有力量。”一个和平与发展的美好世界是国家之福、区域之福、世界之福。

  (新华社北京12月15日电)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