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学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12月22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防止“批评疲软症”

赵畅

  时下,在一些基层民主生活会上和其他特定场合中,不同程度出现“批评疲软症”。所谓“批评疲软症”,也就是被批评者对待别人提出的批评,“抗药性”较好,抱无所谓态度。更有甚者,“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批评过后,依然我行我素。

  出现“批评疲软症”,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至少有三:一者,批评的精准度不够,批评依据的事实有失真现象,因而被批评者很难做到心悦诚服;二者,批评存在模糊性,一些所谓的批评“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模棱两可,含糊其辞,让被批评者听了如坠五里雾中;三者,批评的相似度较高,也就是说,凡被批评者,被指缺点和错误多有类似和重叠之处,所以在“你有我有大家有”的情况下,有些人也就听过了之,不当回事了。  

  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尤其是在全党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的当下,要达到“找准‘不严不实’的突出问题和具体表现,领导干部要把自己摆进去,把部门职能、岗位职责摆进去,把思想、工作和作风实际摆进去,剖析问题根源、落实改进措施,使推动改革的能力强起来,勇于担当的精神树起来,主动作为的行动实起来”的目的,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尤其是开展严肃认真的批评,是一个重要而无可替代的手段。

  防止和摒弃“批评疲软症”,党员领导干部除了要充分认识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重要性外,更要善于从教育和团结同志的目的出发,敢于积极开展相互间真诚而实事求是的批评,特别是要在开展有根据的批评、个性化的批评、直言式批评、追踪性批评上狠下功夫。如果说,批评的目的就是要让被批评者“红红脸,出出汗,排排毒,治治病”的话,那么,批评人就要坚持党性,做到敢于得罪人,勇于直言,亦即批评人必须坚持是什么问题就说什么问题,是什么缺点错误就点什么缺点错误,不文过饰非,不隔靴搔痒,不绕弯子。   

  批评就是为了教育人、帮助人、提高人,开展积极的思想交锋,防止“批评的疲软症”,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王岐山同志在福建调研时强调,必须改变要么是“好同志”、要么是“阶下囚”的状况。是的,想要建设一支廉洁、高效、可靠的干部队伍,就必须保证大多数干部是“好同志”,而沦为“阶下囚”的腐败堕落分子,只能是干部队伍中的极少数。

  如何加以确保?关键是要“从严治党包括但绝不仅限于反腐败,而是要落实执行好‘四种形态’”,即批评和自我批评要经常开展;党纪轻处分和组织处理要成为大多数;对严重违纪的重处分、做出重大职务调整应当是少数;而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立案审查的只能是极极少数。将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放在首位,足显其在防止“好同志”变成“阶下囚”中的重要作用。就此而论,防止“批评疲软症”,必是其题中应有之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