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宁波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12月23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寻访千年塘河 留住乡愁记忆

专家学者研讨古塘河整治

  南塘河。(王岚 摄)

  □本报记者 郑勇

  11月18日,本报刊登题为“襟江带河一座城 旖旎秀水入梦来”的读者来信后,“户户前街后河,百姓出则舟楫,入则饮浣”的水乡美景,触动了宁波人浓浓的乡愁记忆。在随后本报与市住建委联合开展的“寻访千年塘河”行动中,本报记者和专家、读者代表组成寻访组,寻访南塘河、西塘河、后塘河三条塘河,在宁波日报、中国宁波网和甬派客户端同步一组图文并茂的报道,介绍了塘河的历史文化与现状,为市民呈现了千年塘河的风貌,一幅幅江南水乡图卷令人印象深刻,更对塘河前景充满期待。

  前天,本报再次邀请规划、文物、建筑、园林、旅游等方面的专家,围绕宁波古塘河整治开发的意义、模式、困难等进行座谈研讨。邬向东、左卫敏、王斌璋、曾洪林、章金刚、严涛、张亮等专家学者畅所欲言,充分肯定了本报塘河寻访行动对挖掘、传播城市历史与文化的意义,认为塘河是宁波精神与气质的象征,塘河品质提升将有利于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

  意义:将诠释独特魅力

  纵观宁波城市千年发展史,可以说水系塑造了宁波城市形态,“府城居于三江口,城外连接六塘河,城内日月双湖”是最早对于宁波城市形态的描述,然而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使六塘河成为商业、居住小区的“后院”,城市失去了原有的水乡韵味。对此,规划专家称,塘河绿道贯通整治,是对城市建设的反思,更是对宁波城市结构的重塑。

  专家建议进行塘河绿道贯通整治,重点推进塘河水环境治理、沿岸绿带整治、绿道建设、节点打造、夜景照明、水上游览等六方面工程,从而将使城市空间更加精致,城市结构更加清晰,有力地诠释宁波具有江南水乡气质与东方港城风貌的独特魅力。

  规划专家还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塘河整治的意义。在历史文化方面,旧时塘河在宁波市民的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通过整治将使市民生活回归滨水、回归历史,感受传统氛围。同时将提升城市品质,凸现宁波新水乡景观特色风貌,打造“市民的塘河”和“游客的塘河”。塘河整治还将改变市民的出行方式,塘河绿道是对宁波慢行系统的深化和补充,将形成东西贯通、南北通达的六塘河慢行网络。对于城市排涝能力的提升,通过塘河整治也将起到一定的作用。

  建议:“串珠成链、布点成面”

  通过对塘河的现状分析和现行的规划准则,结合历史文化与生态自然,建筑专家提出了单条塘河“串珠成链”,然后再通过塘河之间的相互连接,形成整个宁波“布点成面”的开发模式。以此理念,建筑专家建议在河塘整治时重点要从生态自然和文化传承两方面出发。在生态自然方面,改善水质是现在的主要任务,种植植物可促进塘河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在文化传承方面,首先要对重点文化单位进行保护及修缮;然后在沿河外立面中,通过统一布局和风格,营造空间的整体性;在沿河景观中,部分节点可以搭建“水上博物馆”“水上咖啡厅”等水上流动建筑;增设河边步行系统,让市民更加亲密接触塘河。通过这些不同模式的节点,营造空间的层次感,建成一个能够体现品牌化、主题化、娱乐化、体验化和创意化的塘河廊道。

  与宁波城市的大三江六岸的大尺度的波澜壮阔相比,六塘河有着更为宜人的尺度空间,适宜于打造不同功能特色的“旅游情境”。旅游规划专家说,与目前着力开发的古街古镇旅游资源开发相比,六塘河又具有着更好的动态性和空间联动性、延展性。目前六塘河仍然存在着达不到景观用水的要求,河流两岸的功能布局尚不规范、公共休闲功能缺乏,历史文化的保护修复力度不足、社区参与度不强等问题。在后续的建设开发中,应在加强河流生态系统修复和文化挖掘包装的基础上,尤其应注重“景观形态”和“功能业态”的结合,建立丰富的文化和生态景观体系,针对不同群体建设多样化的、主客共享的公共空间;强化社区参与度,尤其在中心城区沿岸引入社区文化活动内容,使其成为展现宁波都市幸福水岸生活的长廊画卷;营造具有“水韵都市”鲜明特色的、连通城乡的水上游船交通廊道,探索形成沿河沿岸基础设施的PPP建设模式和“特许经营权”授权经营模式。

  古建专家称,从历史风貌保护角度出发,要对目前残留的河坎、河埠头、老石桥和河边古建筑进行保护修复,对各地已经拆除的有历史文化底蕴的设施和建筑物能够重建,能恢复原来的街景更好,对新建河坎、河埠头及桥梁采用老材料、新工艺施工,修复塘河的材料主要用旧石材,施工时应采用内部浆砌法,外面不露浆,保证旧材料古色古香的效果,或者采用天然土岸,用绿化进行水土保植。

  困难:沿线用地复杂

  在实际塘河绿道贯通建设项目中将面临很多问题,规划专家称,其中水环境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结合水利工程进行全面疏通治理,涉及河道排涝能力提升、河道水质改善和水工建筑物质量提升等。塘河建设细节不够精细化,塘河绿道和步行道缺乏系统连续性;塘河沿线用地复杂,建设时序和管理模式的不同,导致沿线用地不连续、岸线被侵占,使得绿带贯通实施难度大,涉及大量拆迁和岸线改造;塘河沿线绿道不连续统一,公共设施、标识、夜景亮华等不成系统,需要结合塘河整体定位进行提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