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实验小学的老师打扮成熊猫,把果园中的橘子分给吃饭“光盘”的孩子。 (项一嵚 摄) |
□本报记者 项一嵚 通讯员 徐 炜 慈溪记者站 邵 滢 “我是个驼背的残疾人,背后常有人叫我‘蜗牛’,但我就是这样一只坚持向前的蜗牛!”最近,慈溪周巷职高师生拍摄的励志微电影《蜗牛的故事》“火”遍慈溪人的朋友圈。片中主角的原型是该校2012届贵州籍学生彭剑,不幸残疾的他以德才兼优的表现成为“校园风云人物”。该校校长张红阳说,周巷职高通过“雁文化”系列活动力促师生如大雁一般群策群力、振翅高飞,近年来培养了一大批具有“蜗牛精神”的优秀学子。 彭剑和“雁文化”并非个例,慈溪各中小学全面推广“德育生活化”教育模式,把德育教育落细、落小、落实。“德育教育至关重要,就像必须扣好的第一颗纽扣。”慈溪市委宣传部部长华红介绍,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慈溪实现了全市136所中小学校德育教育全覆盖。 寓教于乐孕育德育新苗 过去,“德育”一词常与说教联系起来。在信息爆炸的当代,有几个孩子能听得进“理都懂”的陈词滥调?因此,慈溪各中小学“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力争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环境中受到德育熏陶。 “闯红灯,退五步”“酒后驾车,退回起点”“横穿隔离栏,退5步”……慈溪市第四实验小学的庭院里有3块大型的“飞行棋棋盘”。校长胡利勇介绍,这都是孩子们自己设计的,把交通法规、文明习惯和慈溪名胜分别绘成棋盘,在玩游戏时就能把这些内容熟记于心。 该校“什果园”每年产出众多水果,让不让学生摘了吃,一直是个两难的问题。烂掉可惜,但更怕孩子们摔伤。校方出了个好玩的点子:在水果成熟时由老师组织大家采摘,并把它们奖励给遵守文明规范的学生。“老师打扮成大熊猫进食堂,把橘子分给‘光盘’吃饭的孩子,大家都乐坏了!”胡利勇告诉记者,家长在班级微信群里反映,学校送的果子人人想要,好多孩子因此改掉了坏习惯。 碧海小学师生共绘主题漫画让德育教育入脑入心。五水共治、交通安全、文明礼仪……不同主题的漫画已在我省《小学生天地》期刊连载了10余期。校长张建银欣慰地说,不少新生缺乏纪律意识,但通过类似的亲身实践活动,多数孩子到五六年级时已养成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学校还让表现优良的高年级学生轮流担任楼层监督员,纠正低年级学生在课间的不文明行为。“让学生在自主参与和自行监督中强化责任感,胜过一切长篇大论。” 孝德教育摆正成长“坐标” 走进掌起镇初级中学,礼孝长廊里不仅列出了古代贤人,还有同学们自己评出的校“十大孝德标兵”。该校学生在2011年自编自写的礼孝读本目前已经正式出版,老师们编写的系列礼孝读物也分发到每位同学手中。“慈孝文化是慈溪的地域文化,而孝德教育也能够激发孩子们的感恩之心与责任意识。”校长陈海光的看法在慈溪教育界很有代表性,不少学校把孝德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导航仪”。 匡堰镇上林小学结合地方特产的茶叶,让孩子为父母敬上一杯“孝心茶”。龙山实验小学在家长学校中专门安排孝德主题专场。杭州湾职高在家访中把学生的孝心作为家访内容。 “慈溪有不少学校在探索孝德作业,比如给长辈洗脚、帮着做家务等,而我们认为家长也该借此多和孩子交流。”慈溪市第四实验小学大队辅导员王奕介绍,学校开展“在课堂上读家书”活动,家长们把平时不好意思表达的舐犊之情写在信里,由孩子们分享给全班同学。“好多孩子哭了,家长反映孩子懂事多了。” 慈溪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孝德教育收效良好。经抽样调查,慈溪90%左右的学生能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近一半初中生在周末当过家,算过自己一学期的开支;住校生以前总把脏衣服带回家,现在不少孩子学会了自己洗衣;许多所谓的“差生”学习变得自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