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文体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12月31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炮儿”的绝响

  □汤丹文

  没看过管虎导演的《老炮儿》,还真不知道“老炮儿”是咋回事。看了以后马上联想起上海滩上的“老克勒”———那些虽然住在弄堂里阁楼上,但头梳分明,皮鞋锃亮,即使一块餐包也要切得方方正正、切得妥帖的老上海。“老克勒”讲究的是生活上的精致,尽管他们已风烛残年,风光不再。

  “老炮儿”则换了场景,他们混迹在北京的后海边胡同里,以前虽是痞子混混,但也曾有江湖风光。只是时代发展太快,他们大抵“点背”,成了社会中无所事事的最底层,不过仍坚守着所谓的道义、规矩。

  《老炮儿》是江湖黑道片吗?从剧情架构上来说也许是。曾经道上赫赫有名的六爷,得知自己出走已久的儿子晓波被小飞等年轻顽主绑架,重出江湖,以自己的“规矩”摆平事态。

  在影院的类别推荐里,《老炮儿》居然被归为动作剧情档。但片子看下来,基本上让我们对六爷的勇猛没啥印象。在夜晚胡同里父子被众人围住,原以为六爷纯熟地拿出自行车锁链,以身边最为家常的物件作为防身武器,会有一场精彩打斗。但最后也只是象征性地说了一声“你会打架吗”,不惜以头对擂。临了还被人嗯呀掀翻倒地,连回来救他的儿子也未能幸免,让人唏嘘。

  从情节进程上,我们感到“老炮儿”六爷太多的憋屈--为儿子四处筹钱,不断妥协。最后虽有众好友站台,还是如唐吉诃德挑战风车般冲向对岸,最终倒卧湖面。

  从江湖黑道片上解读,老炮儿的立意会是很寡淡的。有评论从这一角度出发,这样论述道:“什么是盗亦有道?不就是抛弃了理想,开始干坏事儿了,心理上过不去,定点规矩,找点心里安慰吗?”进而得出如此结论:这部电影所反映的无非是“坏人老了,可是不甘心。”

  如果真是如此,那么我想冯小刚不会因为这个本子的“牛叉”而慨然应允担纲主角。如此定位,想必也不会是 “心中常有猛虎”的导演管虎的初衷。

  在接受记者采访里,管虎曾这样说,(拍摄此片)我唯一的野心就是要提醒后辈,中国人做事还是有规矩的。照笔者的理解,这里的规矩就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义气、信任、尊严和处事原则。影片一开头,六爷让小巷中的小偷把失窃者的身份证寄回去,及至最后把检举信寄到了中纪委,体现了这种正向价值判断。

  事实上,《老炮儿》最动人甚至能让人流泪的段落,也都围绕着这些人性中最基本的价值诉求展开---无论是小酒馆中六爷与儿子深情无奈的对话,还是街头与跪地疑似骗子的求学女子间的交流。六爷一大早背起日本军刀出发冰湖单挑,还不忘给巷口浓雾中蹒跚前行的“老老炮儿”二爷点烟,更是透出落暮英雄坚守道义的悲壮。只是在早晨的京城街头,一只挣脱囚笼的鸵鸟自由飞奔,这个过气的汉子兴奋地骑着自行车追逐,让人依稀感到《阳光灿烂日子里》的马小军和《十七岁单车》胡同少年狂放的影子。但令人诡异和深思的是,年轻时的制度叛逆者,现如今已成了规矩的守护者。

  很多人说,鸵鸟飞奔是《老炮儿》里最有情怀、最感人的场景,也许会成为中国电影史上最值得回味的桥段。这其中的隐喻也是神来之笔:这只不该待在笼中、不该待在富丽堂皇四合院中的鸵鸟,尽管获得了自由,但还是与车水马龙的街头如此格格不入,最后的结局也可想而知。如同六爷,尽管按着自己的规矩和道义,选择与现实“死磕”,但终究会成绝响。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