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岁末,不少商场、超市会员卡和银行卡、加油卡的消费积分进入刷新清零倒计时。既然是奖励消费者的积分,为何要定期清零?看起来是笔隐形财富,可消费者要想使用时为何总有诸多门槛?网民纷纷吐槽消费积分为鸡肋的背后,是不是也隐藏着商家对消费者的漠视? 在很多消费领域,为了增强客户粘性,商家想方设法引导顾客办理积分卡。对消费者而言,积分累计到一定量可兑换礼品、提货卡或者抵现金。可一些商家定期或不定期强制对积分清零的做法,导致不少消费者很难等到合适的兑换选择,只能任由积分被清零。 的确,积分兑换是商家一种附条件的赠送行为。商家在不违背法规的情况下,可以制订积分兑换规则。不容忽视的是,商家在进行积分清零前,是否真正尽到提醒、公示、告知的义务?如果商家没有尽到这些义务,就强行清零,则有违反约定之嫌。 消费积分领域的不合理现象,不仅仅是年底强制清零。还有消费者看似有很多选择,实际上非常被动。例如,一部分商场消费积分规则制订不公平、不透明,有的大额消费只能换来微薄积分,有的在很不起眼的条款中规定部分商品不参与积分;为积分兑换设置隐性门槛,只能兑换有一定期限的优惠券;积分兑换礼品的质量堪忧,而且往往不能如期获得。这些乱象亟待相关部门依法予以查处,维护好消费者权益。 商家设置积分兑换奖励的初衷,是想提高顾客的忠诚度和满意度。面对消费者对强制积分清零的不满,商家不能置若罔闻,应积极改正相关做法,完善相关条款,让积分卡积累起宝贵的信任,这样才能赢得长久之利。 记者 张紫赟 新华社合肥12月30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