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宁波新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1月01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400万亩公益林成为生态富矿

完成“十二五”建设目标,初步建立生态效益分类补偿制度

  本报讯(记者孙吉晶)去年,我市新增市级生态公益林30.17万亩,全市生态公益林总面积达到400.23万亩,其中国家级公益林33.75万亩,省级公益林185.43万亩,市级公益林128.38万亩,完成“十二五”末生态公益林面积400万亩的建设目标。

  在公益林面积不断扩大的同时,我市结束森林生态效益无偿使用的历史,并逐步提高生态公益补偿标准。补偿资金除了部分用于森林管护外,大部分发放到林农手中,让不再“靠山吃山”的他们有了一笔稳定的收入。去年,为加强四明山区域生态保护,该区域内公益林补偿标准每亩提高到140元。至此,全市形成了一般区域、大中型水库水源地、中心城区供水水库水源地、四明山区生态效益差别化分类补偿制度。公益林建设涉及全市118个乡镇1953个村20万户农户的切身利益。

  公益林犹如生态“富矿”,在水源涵养、改良土壤、净化大气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市农科院去年6月提交的《宁波市公益林生态效益监测与评价报告》显示,全市生态公益林活立木蓄积增幅明显,达到1572万立方米,单位面积活立木蓄积为每亩5.94立方米。由此推算,2015年全市生态公益林吸收固定二氧化碳201万吨。

  凭借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优势,林区群众开发森林旅游、农家乐,发展民宿产业,靠山吃山“吃”出了新意。全市森林公园年接待游客数百万人次。经认定的市级以上农家乐有上百个。森林公园和农家乐的发展,促进了林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直接改善了居住、投资和旅游环境,进一步促进了以服务业为主的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业内人士表示,我市公益林以中幼龄林为主,马尾松等针叶林比重仍然较大。建议通过对针叶林等低效林改造等措施,增加公益林生物多样性,提高森林质量。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