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区域纵深·走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1月06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美丽庭院

“唤醒”慈城“老家”

  慈城全域旅游地图
  本版图片为慈城蒋济勇家的美丽庭院。(黄利军 徐欣 摄)

  本报记者 徐欣 江北记者站 吴红波 通讯员 黄利军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篱笆,对于很多人来说,是温馨家园的符号。如今,走在慈城古县城往上岙村的路上,一排排蜡黄的竹篱笆整齐交错、依路而排,给人以淡雅、朴实之感。莫名间,一缕淡淡的乡愁涌上心头。

  依托独特的山水资源禀赋,慈城在保留传统村落原有风貌的基础上,深入挖掘乡村的本土特色元素,以“美丽乡愁”为支点,撬动景区全域化,做活乡村旅游这篇大文章。

  用柴火做饭,用山泉煮茶,聆听窗外鸟儿歌唱,细嗅泥土芬芳……这些“稀奇古怪”的体验吸引了一拨又一拨繁华都市中的人们来到乡村田野,回味慢生活,寻找家的味道。

  “什么是乡愁,乡愁就是对故乡的思念和留恋,是心底最为温暖美好的记忆。乡愁需要载体,它可以是一脉青山、一方绿水,也可以是一座庭院、一处阳台,有亲情、文化、民俗、故事充盈其中,深刻饱满,长伴心头。”慈城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乡愁就体现在细节中,比如每家的庭院、阳台都是一道独特风景线。它们融入了主人对家的深厚感情,日后也成为了游子怀念家乡的一抹珍贵回忆。

  为唤醒美丽乡愁,打造宁波的“老家慈城”,慈城在全镇范围内发起了“美丽庭院·家在慈城”评比活动,通过评选“美丽庭院”和“美丽阳台”,营造家家户户干净整洁、富有田园气息、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在广泛宣传的基础上,慈城各村、社区发动广大家庭积极参与“美丽庭院”及“美丽阳台”评选活动。经过实地查看、打分,评选小组将从所有参评的庭院、阳台中评选出约200户“美丽庭院”、30个“美丽阳台”,并最终角逐产生20户“最美庭院”、6个“最美阳台”。随着“美丽庭院”“绿色庭院”“景观庭院”“洁雅庭院”“活力庭院”以及“最美阳台”的出炉,这些藏于独家独院的小众“盆景”将走出“深闺”,成为吸引游客和村民的一道秀色风景。

  在评选“美丽庭院”、“美丽阳台”时,评选小组将参考“四美”标准,即环境卫生清洁美、摆放有序整齐美、庭院(阳台)设计协调美、家庭和睦身心美。“从这些标准可以看出,‘美丽庭院’既需要有外观视觉上的美感,展现乡间村落的独特风光,同时也得具备‘内在美’,崇尚家庭和谐、邻里和睦,散发家的气息。”慈城镇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解释。

  毛岙村南靠毛力水库,自然风光旖旎,周围群山环抱,村里有“三宝”:植物大熊猫红豆杉、娃娃鱼、矿泉水,是外人眼中的“世外桃源”。南联村,一口老井、一扇铁门、一面石墙抑或是一段传说,守护着千百年来的静谧、古韵。半浦村,几幢老屋,几方老墙,几段断垣残壁,诉说着这个百年渡口的曾经繁华……从一盆花、一座桥、一处瓦房,到一条街、一条巷、一泓溪水,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几年来,这些传统村落正悄然发生着美丽嬗变,一草一木皆成为景,处处透露出几许乡愁。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半浦村村民陈雪花家的庭院,犹如一个迷人的秘密花园,院墙外飘出的清幽香气让路人如痴如醉。走进院内一看,寒冬腊月里,几株梅花含苞待放,花影倒影落在院中的小池塘里,被游过的鱼儿荡起阵阵波纹。陈雪花一边喂着鱼儿一边说:“家对我而言,不仅是遮风挡雨的地方,更是一个温暖惬意的心灵归宿。”

  走进蒋济勇家,扑面而来的便是“古色古香”,朱红的椽柱、木门和围栏,古老的石雕狮子,无不体现着古镇人家的风韵。围墙上的吊兰让这片已显现些许历史痕迹的老墙多了几分生机,用不同形状的砖块拼成的小花园,造型各异的盆栽,又无不体现着户主独特的匠心。

  毛力村柳松玉老人家里摆满了从山里淘来的花木盆景,自然纯朴而又充满乡土气息;东镇村芦士峰家10平方米不到的小院里绿草如荫、山水景致至极,整个就是一缩小版的景观花园;金沙村陈邦平家古色木质老房,青砖灰瓦围墙,屋檐下沟渠叮咚响,树藤蜿蜒攀岩而上,还有那些含苞待放的“绣球花”,古朴而静谧……

  慈湖旁,民权路的一处老宅,姚老先生从省委机关退休后,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慈城老家,和发妻过着恬静而悠闲的生活。他家的庭院,洁净而生机盎然。夏季,丝瓜、番茄、茉莉、茄子将庭院点缀得姹紫嫣红,美丽洁雅的庭院平淡而朴实无华,映衬着老人多少乡土情结。

  美丽乡愁是姚老先生心中的一种情怀,却也是毛岙村民陈桂良眼中的一种经济。陈桂良把自家的大院打扮得很有乡土味,开起了民宿“茶语山庄”,还用山上砍来的毛竹搭起了棚子。一到夏季,竹棚上爬满绿色的藤蔓,客人们喜欢夜晚静静地躺在下面,仰望星河,任思绪漫飞。

  “小桥流水人家、老柱刻花雕梁”、“泥土坡顶青瓦房、石头巷子黄泥墙”原生态乡村的回归,不仅是儿时回忆的有力承载,更是慈城这座千年江南古镇的魅力所在。

  途家、隐居、花间堂等一批居宿产业的引领者们正与慈城积极接洽,远见集团的“慈舍”己落户慈城汗衫大王任士刚故居院落。在专业人士看来,当下民宿的热,折射了现代人精神上、文化上的“寻根”,是乡愁情结的现实寄托。

  乡愁,一段无法割舍的眷恋,已经成为慈城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的重要助推力,成为培育宁波民宿蓬勃发展的一方沃土。

  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人文价值

  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等理念的深入人心,乡村旅游已成为我省农村经济发展的超级风口,民宿经济、效益农业等新型业态更是层出不穷,抒写着“美丽经济”的新篇章。

  坐拥绿水青山的江北慈城,深刻领悟到自然生态就是“美丽经济”的宝藏,不断加强美丽乡村和生态文明建设,积极践行“两山”思想,做出“生态美镇”战略布局,着力唤醒大地上的“青山绿水、田园野趣、文化古迹”,把“沉睡资源”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开启美丽乡村发展新模式,使辖区农村面貌有了较大改观,“点上出彩,线上美丽”的格局初步成形。

  乡村之美,外在山水,内在人文。纵观慈城这几年在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发展乡村旅游上的理念和做法,可以发现,他们的目光已越来越聚焦到“个性化”、“主题化”。近年来,该镇以“一村一品”为目标,因地制宜,整合资源,融合文化,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打造了一批精品村、特色村。例如,以深厚历史文化为主题的半浦村、以茶文化为主题的三勤村、以微型盆景美学为主题的虹星村、以养身休闲为主题的毛岙村等,这些特色主题村庄吸引了一批批从都市远道而来的游客。

  如何让绿水青山带来金山银山,这些年,慈城一直在努力探索。慈城历史悠远厚重,人文内涵丰富,“老家”的味道纯朴浓郁,满满都是“乡愁”记忆。为了进一步让“乡愁”记忆融入美丽乡村建设,让美丽“乡愁”换来美丽经济,慈城又有了新做法———从“小家”做起,打造美丽庭院。

  “美丽庭院”评比,推动民众参与美丽家园建设,提升广大农村软环境,做漂亮面子、做充实里子。反过来,开展“美丽庭院·家在慈城”评比,又推动了美丽“乡愁”根植小家,根植广袤乡村,抓住了打造美丽乡村建设的灵魂,可以唤醒更多人的“乡愁”记忆。

  笔者注意到,在开展“美丽庭院”评比活动中,慈城镇“美丽经济”的宝藏不断被挖掘,美丽乡村的经济价值正在释放出来。一些村民将自家的美丽庭院通过发展农家乐、发展民宿经济来发家致富,遗落在乡村的美丽己逐步成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这也是当下宁波各地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秉持全域化景区理念,做活乡村旅游这篇大文章的重要基础和说服力。未来,在江北文化强区战略指引下,依托深厚的人文底蕴和优越的自然禀赋,美丽乡村建设与“文化立镇”共振,相信慈城谋篇布局一定大有可为。

  (孟亭)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