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沈孙晖 鄞州记者站 章燕飞 续大治 “最美女儿”方亚儿、“造桥女孩”严意娜、“献血明星”郑世明……1月12日下午,鄞州区首届道德模范颁奖典礼现场“星”光闪耀。这些“最美”人物站在千年义乡的舞台上,为厚德鄞州“代言”! 薪火相传的“义文化”滋养了厚德之土,新时代的鄞州深深扎根“土壤”,用打造“义乡”公益文化品牌进一步“精耕细作”,并将此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的理想载体和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保障。 如今,这片土壤上百花齐放,千年义乡的歌声正感染、引领着务实、敢为的鄞州人齐声传唱! 扎根千年义土,打造义乡公益文化品牌 回望千年历史长河,一个个“义文化”的烙印深深刻在鄞州大地上。潘火一带的“树德义庄”“存志义庄”,首南的严康懋慈善建筑群等史迹;集民间义捐之力建成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它山堰,横跨鄞江之上的鄞江桥等“义址”;从古代建义庄、义田帮困助学的史浩、汪大猷等“义士”到民国时期在家乡创办学校、医院的乐振葆、严康懋等“义商”……无不见证着鄞州“义文化”的源远流长、善善相承。 省委党校副校长、教授何显明表示,悠久的慈善传统孕育了鄞州作为“义乡”的深厚文化积淀。千百年来,“义文化”形成了鄞州历史文化最为鲜明的特色和优势,“义”更被鄞州人凝聚为普遍的公德意识,具有广泛的民间认同基础。 去年5月,鄞州扎根历史文化传承的土壤,启动打造具有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的“义乡”公益文化品牌,推出讲好“义”故事、搭建“义”平台、设立“义”基金、扩大“义”队伍、开展“义”行动、表彰“义”人物、推广“义”形象等七大篇章活动,在全区掀起新一轮“义”风潮! 在去年鄞州区委与宁波日报报业集团联合主办的“义乡鄞州”建设研讨会上,鄞州区委副书记毛春阳表示,当代鄞州“义”文化的思想内涵丰富:信义、忠义、孝义、道义、善义、节义,“这些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高度契合,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的理想载体。” 品牌化精心“耕耘”,引领传承创新 去年6月17日,国内首个公益慈善综合体、宁波爱心城市公益地标“善园”奠基。这是一个集鄞州各界“义捐”之力打造的奇迹,众筹现金、物资、设施等价值1000万元,接近项目预算总资金的一半;依托善园设立的“善基金”成为全国首家获准以互联网技术开展善款筹募且具民间公募资格的公益基金会。千年义乡借此在“互联网+”时代华丽转身…… 华丽转身的背后,是鄞州多年来对“义乡”土壤的精心“耕耘”。“我身边的文明之星”(“最美鄞州人”)评选活动已举办10年,百名先进典型人物成为当代鄞州人的标杆;从2012年起,该区建立“星光之河”道德典型储备库,在区级和各镇乡(街道)开展不同类别的先进典型选树活动。截至去年底,鄞州有9人荣登中国好人榜,1人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3人获评省道德模范,30余人获评宁波好人。在不断树立公益慈善典型的同时,鄞州还深挖各行各业中的“最美”予以表彰,如创新发展、实干为民等先进。 在全新打造“义乡”公益文化品牌的过程中,鄞州又“演奏”出一个个开全省乃至全国先河的华彩篇章。 去年7月,鄞州首发国内首部慈善专业志《鄞州慈善志》,这部编纂时间长达6年的慈善志,首创“慈善地理”和“慈善风俗”的概念。 同月,“周日文化”活动在鄞州23个镇(乡)街道全覆盖,开全省先河。“周日义工”作为其中一个板块,再次推动了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的常态化发展。 去年11月,“善基金”网络平台上线。这个互联网慈善众筹平台上线至今仅50多天,捐款额已有114万元,捐助者超1.2万人次。随着一个个网络慈善项目的众筹完成,民间小善已带动社会大善。 在传承弘扬义乡文化的生动实践中,鄞州用现实的行为、载体不断吸收传统精华,用更具时代特色的活动方式和更广泛的群众参与度,给义乡注入传承、创新的生命力,同时推进了志愿服务制度化与诚信体系制度化的建设。【下转第7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