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桐乡一家牧场的员工演示用手机查看养猪场的监控视频和实时数据(2015年12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
据新华社北京1月17日电 记者 黄筱 罗宇凡 吕冬 刘娟 张涛 张大川 宅在家里就可以吃到米其林大厨特别定制的大餐、出门不用带卡带钱包、上下班约顺风车、所有办公一部手机搞定,缺钱时靠信用记录小额贷款、钱有点富余时拿P2P理财…… 已经进入2016年,如果这些“互联网+”改变生活的“小玩意儿”你还没有体验过,那就是真的out了!新年开始,“互联网+”带给我们生活的新东西还会更多,做好准备迎接这些“出乎意料”吧。 当一块猪肉遇上“互联网+”:传统产业的“脑洞大开” 猪肉,中国老百姓餐桌上一种最为常见的肉食品。当它与互联网联系在一起时,会擦出怎样的火花?浙江桐乡的一家牧场就完成了“互联网+”时代的转型升级。 这里的猪,吃的是比利时专家独家配方饲料,喝的是三重过滤纯净水,住的是带27摄氏度恒温地暖的“大床房”,无聊时可以玩玩具、听音乐,还能通过摄像头与“主人”对视交流……如此“高大上”的幸福生活就是“互联网+”带给猪们的“福利”。 供给侧的变革也带来了市场需求端的热烈回应,2016年元旦刚过,新出栏的几千头猪又被抢购一空。“线上线下互动的新兴消费搞得红红火火,接下来我们要把规模扩大到一万头。”牧场老板沈建平说未来线上线下的销售额将达到六四开,而不少“铁杆粉丝”还从客户变成了合作伙伴。 “过去一年,我们已经看到‘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颠覆性’效果,但互联网大多仍是以一项技术在服务各行各业。下一个五年,互联网的基础性作用将凸显,与传统产业、实体经济的融合更加顺畅,依靠创新实现产业链、供应链、物流链的全面升级,成为带动经济形态新动力。”沈建平说。 当琐碎信息遇上“互联网+”:大数据上升为国家战略 从现在起,拖欠信用卡、淘宝上被买家给了差评、通过非法途径下载资料,甚至闯红灯都要小心了,这些以往我们忽略的“坏习惯”可能被记录。每个人留下的生活“痕迹”成为信息数据,比如网购的交易信息、移动终端上传的音视频信息等,海量信息被积累、沉淀为大数据,经过合理的计算和运用将成为有价值的信息。 滕达是福建一家数据安全公司的董事长,他说“大数据”概念异常火热,却少有人真正明白它的含义,常有人问他大数据到底是什么? “大数据首先是技术,做好了就是艺术,再深入点就是魔术,它能够算出你根本想像不到的东西。”对于滕达来说,大数据就像个“海量的宝藏”,从海量的数据中挖掘有价值的数据,这就是“魔术师”滕达的工作。 最初,滕达主要着眼于电子数据取证产品的研发,帮助行政执法部门从调查现场捕获有价值的证据。随着大数据与网络空间的结合,他敏锐的触角延伸到搜寻网络领域的蛛丝马迹,让取证变得更为科学,丰富了大数据的应用范围。 “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出拓展网络经济空间,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超前布局下一代互联网。不少专家认为,政府部门的“信息岛”未来几年有望逐步开放,“互联网+大数据”已成为产业发展的创新要素。 “如果政府的数据逐步开放,未来扶持创业将不只是简单提供创业办公空间,而是以数据驱动创业,产生更有价值的商业模式。”滕达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