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波路宝科技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创新的“RB混凝土桥面铺装系统”,日前顺利通过权威专家鉴定验收。(刘玉凤 摄) |
着力构筑创新生态 国家科技奖是实实在在的生产力,这样的奖项当然是拿得越多越好。而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奖的诞生需要优质的生态环境。 市科技局局长黄利琴指出,进入“十三五”,宁波科技创新的目标是打造“全国一流的产业技术创新中心”,成为全国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引领区、制造业率先转型示范区、区域创新资源配置节点、创新创业首选地,而实现目标的关键就是要形成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 那么,宁波准备好了吗?记者从市科协了解到,宁波全市科技人员已超100万名。市博士联谊会的统计则显示,截至目前已有近5000名海内外博士扎根宁波创业创新。科技创新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比拼,毋庸置疑,这部分人群中蕴藏着巨大的科技潜力。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来自经信委、科技局的信息显示,截至目前,全市已培育6982家创新型初创企业、1519家高新技术企业;全市有创新活动的工业企业近5000家,其中超过六成的企业开展了与技术中试或产业化有关的研发活动,科技创新势头向好。 企业要唱好科技创新的“大戏”,相关政府部门也要搭好“戏台”。近年来,宁波持续发力推进创新驱动战略,改革科技投入机制,去年我市近七成年度财政科技经费用于扶持企业创新创业;搭建创新资源集聚平台,新材料科技城、国家海洋生态科技城以及宁波众创空间等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技术创新中试实验工场相继崛起,发挥“虹吸”效应,产学研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显著。 创新发展是长期战略,根植深厚的内生性创新动力才能实现持续发展。这就需要全民总动员,在全市形成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记者从市科协获悉,随着科学知识普及的持续深入,目前,宁波公众对科普活动了解程度达到70%,市民具备基本科学素养比例超过10%,远高于6.2%的全国水平,但与欧美发达经济体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重视科技创新、推崇创新发展,形成良好的创新生态,让每个人心里有创新的种子,每位科技工作人员、每家企业有创新的愿望与能力,实现创新发展目标、获得国家大奖也是水到渠成的事了。”市科协相关负责人说。 (刘玉凤) 本报记者 刘玉凤 通讯员 王虎羽 秦羽 国家科技奖是我国目前级别最高的科学技术奖励,代表的是科技前沿水平。宁波38项国家科技奖及其产业化,表明我市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日益提升,科技前沿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的创新格局逐渐显现。 让生活更美好 “高冷范儿”离我们很近 国家科技奖听起来十分“高冷范儿”,但离我们的生活却并不遥远。 宁波的38个获奖项目涉及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各个领域,包括吃的果蔬海鲜、穿的衣物、走过的桥梁、悦目的草木、头顶的蓝天等等。它们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使得我们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改善,生活品质得到了提升。 就拿最近公布的2015年国家科技奖获奖项目来说,中石化牵头、镇海炼化参与的“高效环保芳烃成套技术开发及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这一项目提升了我国芳烃生产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能力,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该项技术的国家,进一步推动重化工实现“绿色蝶变”。 “项目涉及的新型材料与工艺已经应用在镇海炼化的生产中,固废排放因此减少了90%以上。”中石化镇海炼化分公司高级工程师黄爱斌说。统计显示,镇海炼化十年来6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持续改善提升制备工艺技术,推行绿色生产。 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的“环境与遗传因素对男性生殖功能影响的基础研究与应用”项目,与我们的关系更为密切。该项目由浙江星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南京医科大学、山东大学合作完成,其产业化则在星博生物公司进行。 据了解,星博生物公司以“助您有个健康的孩子”为宗旨,专注于辅助生殖技术、产品研发销售。目前,公司产品已经推广至80家经批准开展人类辅助生育技术的生殖中心,基本实现了国内全覆盖。星博生物公司总经理助理陈继勇表示:“公司非常重视通过产学研合作进行技术创新,目前正与宁波材料所合作研发一项纳米级检测新技术。这项用于对精子活力进行检测的技术,有望填补国内空白。” 让经济更茁壮 前沿科技结出产业化硕果 十年前,宁波百姓能经常吃到的滩涂贝类很少。我们如今的“口福”,与宁波2006年获得的国家科技进步奖有着直接关系。 谈及这个名为“海水生物活饵料和全熟膨化饲料的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化”的获奖项目,当年的研究参与者、宁波大学教授徐善良如数家珍。 “当年的这项研究使得贝苗的育成率提高四成以上,推动滩涂贝类人工育苗品种从2005年的两个发展到现在的十几个。”徐善良说,当时宁波大学在海水活饵料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上已经处于全国前列。与宁波天邦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使得这一领域的研究得到了实际应用。浙江大学与中科院海洋所的技术支持,则拓展了研究链。最终通过四项关键技术创新,建立起海水养殖动物全程的高效营养供应技术体系,项目因此获得2006年的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徐善良说,“海水生物活饵料和全熟膨化饲料的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化”项目是适应宁波渔业经济特色而提出来的,项目的产业化推广应用极大地推动了包括宁波在内的浙、闽、粤等的海水养殖产业。在创新技术的助力下,天邦股份有限公司也步入发展快车道,并于2007年在深交所上市,开启“技术+资本”双轮驱动发展模式,目前已是集饲料原料开发、标准化动物养殖技术和动物食品加工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据了解,十年来,宁波还在猪禽环保养殖、特色水果贮藏加工、木育苗等领域收获多个国家科技奖,推动种植业、养殖业发展壮大。 另据了解,当今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建造时就用上了宁波的“强潮海域跨海大桥建设关键技术”。这一宁波原创的造桥技术,获得了2011年的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让优势更突出 打造新材料高地有“底气” 统计显示,宁波的国家科技奖获奖项目还涉及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制备工艺及产业化关键技术、石化环保工艺技术等装备制造领域。在多个细分行业,宁波已形成近百家产值过十亿元的创新型高成长企业,推动“宁波智造”从跟跑向并跑、领跑转变。 十年来的大奖轨迹图还显示,宁波在新材料领域的科技创新获奖项目占总数的四分之一强。 事实上,新材料科技与产业逐步成为宁波的重要支柱产业。“宁波新材料产业产值近千亿元,居全国七大新材料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之首。宁波有能力搭建新材料产业开放协同创新平台,开启应用研究到产业化的高速公路。”宁波新材料科技城管委会主任张南芬如是说。 宁波英飞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向勇博士则表示:“宁波是国内唯一一个在打造新材料科技城的城市,这是我们落户宁波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英飞迈公司及其主导成立的宁波国际材料基因工程研究院,已经启动中国版“材料基因组计划”,搭建国际领先的材料基因工程大平台,助力宁波成为全球新材料产业高地。 多个新材料领域的国家科技奖在宁波韵升股份有限公司、宁波信高塑化有限公司、宁波大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诞生,又进一步助推宁波新材料产业发展壮大。在上升为城市发展战略之后,新材料发展更是如虎添翼。根据规划,宁波新材料产业将大力发展和优先培育高端金属材料、高性能磁性材料、先进高分子材料等10个细分行业,计划到2030年全市新材料产业规模达到8000亿元。 如今,高新区“一区多园”与新材料科技城“一城多园”融合发展,一大批科研成果实现了产业化,如全球首条年产300吨石墨烯规模化生产线、国内首条百吨级T800碳纤维规模化生产线、中国南车超级电容应用及产业化项目、博威集团环保高性能变形锌合金关键技术产业化项目等,并涌现出一批在行业内处于优势地位的龙头企业。碳纤维制备技术、汽车轻量化材料、稀土永磁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等一批专业化的研发平台也应运而生,一个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新材料产业创新中心已逐渐由蓝图变成实景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