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殷聪 通讯员张淑蓉 葛荣国)“在国内某跨境电商平台上购买了一个人体工程学鼠标,却比美国官网上的价格贵了近一倍。而且鼠标底部有很多灰,像被使用过。”日前,消费者朱先生的一次购物体验让他对跨境购物的印象大打折扣。近年来,随着跨境电子商务迅速发展,跨境消费已成为当前不可或缺的消费新模式。但虚拟交易的不确定性,也让跨境商品的真假优劣变得“扑朔迷离”。消费者不但要面对价格上的“忽悠”,买到有质量问题的商品时,也经常遇到退货难、维权难的问题。 去年10月,消费者周先生在某跨境平台购买了一把飞利浦电动剃须刀,拿到后,感觉质量有问题,功率太低,要求退货。可与客服沟通后,对方却称在未拆封不影响二次销售的前提下,商家支持七天无理由退货的,但周先生的剃须刀已经拆封,因而无法进行退货处理。 相比退货难,消费者遇到更多的问题则是互相推诿。2015年9月,杜先生在一跨境购物平台购买了一罐牛栏奶粉,发现奶粉内有破棉絮之类的异物。与卖家交涉未果,杜先生遂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最终历经1个半月,经反复调解,经营者才同意以该奶粉的三倍价格作为补偿。 根据去年市消保委对跨境购物投诉的数据分析,宁波消费者跨境购物纠纷主要集中在发货不及时、正品中掺假货、遇到质量问题推诿或因无法认定权责导致维权难等问题。市消保委侯秘书长说:“跨境购买的商品产自境外,其质量鉴定、计量标准等无法统一,且商家的真实身份不明确,可能导致侵权责任难定。” 市消保委提醒消费者,跨境购物要谨慎,下单前要对选购的商品作全面了解,尽量选择线上有正规平台且信誉好的电商。同时,注意所购的商品是否被允许入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