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陈朝霞 海曙记者站张立 通讯员王瑾琛)昨天上午,户外依旧严寒,海曙区白云街道联北社区居委会里却暖意流淌,社工们正忙着把社区巧手编织队赶制的帽子和围巾装进一个个盒子里,过几天,这些盒子将变身“爱的盒子”被送到社区的弱势群体手中。 白云街道相关负责人夏霞向记者介绍,今年伊始,街道联合辖区诸多社会组织推出了公益创新项目———“爱的盒子”,盒子里集齐了街道自产的公益资源,通过“打包成盒”的形式,实现公益项目供给和居民需求真正对接。 据悉,白云街道目前在册社会组织有290家,公益骨干上百人,其中恒爱编织站的编织品、五豆坊等社区便民服务项目在全区有很好的口碑。如何将这些公益产品和服务进行“全链式”整合,并最终真正服务居民?为此,“爱的盒子”应运而生。 记者看到,这些盒子与普通纸质盒子无异,盒内装有社会组织的捐赠或者爱心人士认购认捐的物品。不同的是,每个盒子有“身份信息”,居民可通过盒身上的编号上网查询捐赠者、受助者以及需求信息等。 “我们会根据社区居民的需求,把这些物品分批分时地装进盒子,给需要的儿童、老人、残疾人等送去。此外,我们还会不定期按照爱心人士的要求,提供一对一的赠送服务。”夏霞说。而收到盒子的居民则可将空盒子寄回街道或自行装满物品后,捐赠出来进行下一轮爱心传播,街道则组织志愿者专程将盒子送给受助者。 “通过‘爱的盒子’这一载体,不仅拉动公益产品销售,促进辖区公益组织的再造血,而且透明的流通方式也让受众体验到阳光公益,同时通过组织动员还能撬动和汇聚公益资源,让更多人参与公益。”夏霞说,下一步,街道将在盒子中装入公益服务体验券、公益实体店+网店红包等,或者制作成“感恩盒子”,让受助者回寄礼物和感谢信给对方。“盒子的受益对象也会进一步拓展,根据年龄、喜好等大数据分析‘定制盒子’,支持企业爱心认购与受助者网上申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