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田园·乡愁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1月27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柴桥索面:

百年老技艺,引来远方客

  本报记者 厉晓杭 北仑记者站 金旭孟 袁佳翊          

  北风起,索面长。

  年关将至,北仑柴桥四合村拥有百年历史的手工索面,进入了销售旺季,供不应求。

  老板娘林苏凤说:“今年冬天阴雨天太多,好多客人跑了几趟,都空手而归。”

  在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的口碑传播下,本是藏在深巷里的索面声名远扬,不仅被列入北仑区非遗,更是引来香港、台湾、新加坡等地的客人慕名而来。

  传统工艺坚守百年

  索面,又名长寿面,是浙江特产,历史悠久。相传早在公元557年,陈霸先陈武帝即位之日,陈武帝宣布在次日午时一刻设宴,要求:一要吉祥,二要可口,三要健身,四要特色。如果一切合乎帝意,重重有赏。而数十道菜色中,唯有一盘又细又长的“长福长寿面”引起陈武帝的兴趣。以后每逢贵客到来,便有了奉上一碗“长寿面”的传统。

  在四合村,老板张松伟与林苏凤夫妇已经把这有着百年历史的祖传工艺,完好地传承下来。“这手艺是我太爷爷辈传下来的,当时还有一个严苛的规定,就是传男不传女。”张松伟身材瘦长、面色黝黑,但却比常人更有力量,这都是长期拉面、背面练出来的。

  做索面是一项繁复的技艺,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很高,一般制作的“黄金季”约为每年的霜降至开春这段时间。

  制作索面的工艺,也非常讲究,一般要经过近10道工序。“选择原料非常关键,我们用的是特级的高筋面粉,用的盐是定制的日晒盐,没有任何添加剂,面粉和盐比例按照10:1左右进行和面,经过‘二揉四捂’,然后开始拉面。”张松伟介绍,如何把面拉得又细又长,原理就是在于需要把绕有细条的竹棍插在两米高木架的高处,然后按住另一只竹棍往下拉,共拉三次,用力均匀。这道工序完成后,还需要开面,把丝丝缕缕的面分开,然后把挂满面的架子,拿到太阳底下晒,当天制作当天必须晒干。”

  而这,也就要求索面制作必须要在有阳光有风的日子才能进行。只要是晴天,在四合村的晒场上,便可看到一排排晒面的木架子,在阳光的照射下,细细的索面随风飘动,很是壮观。

  面晒好后,便要开始收面了。张松伟说,收面需要把面放在竹箩里,堆成八卦型,然后再剪开盘好,装入盒子,便可销售了。

  传递美味,更传递情感

  “我们经常凌晨两点多就起来忙活了。”林苏凤的手中满是劳作的老茧,她说,自家的索面不仅村里的左邻右舍要来购买,还经常接到宁波市区、杭州、上海等客人的订单。“前不久,一个新加坡的客人托人来买,好像就是看到网络上有介绍我家的索面。”

  随着机械化的发展,传统制面劳动强度高、耗时长、生产效率低,显然已不太适应时代发展。

  “这手工索面,包含着淳朴的劳作和情感,并不是一台机器可以替代的。”柴桥街道紫石社区工作人员翁丹艳说,如今村里懂得制作索面的人越来越少,这个传统工艺也面临失传的境地。

  为此,柴桥街道利用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进行推广和宣传,让索面走出柴桥,走向大众。翁丹艳动情地说:“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很多人依然渴望着那一份手工的纯朴,一份儿时的乡愁。”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