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s/2016-01/29/B1/NBRB20160129B01b002.jpg) |
宁波市新华书店高鑫广场店看上去更像个“书吧”。(周建平 摄) |
![](../../../images/2016-01/29/B1/NBRB20160129B01b003.jpg) |
1月20日晚上9时许,国家文化部副部长项兆伦(右一)来到“枫林晚”南塘店考察。(枫林晚书店供图) |
本报记者 叶向群 汤丹文 引子 有人曾经断言:在网络购书、在线阅读以及手机、电子阅读器几路夹攻之下,实体书店的消亡,只是时间问题。 2012年夏天,宁波几位喜欢读书的年轻人,感伤于宁波民营实体书店接二连三地倒闭、迁址或转行,自掏腰包拍摄了一部微电影《书店》。片中的一个桥段至今令人难忘:市区效实巷有家颇具小资情调的“香樟树”书屋,老板娘为了应对入不敷出的窘境,夜晚无奈带上幼小女儿去宁波书城旁摆地摊,以此苦撑书店门面。《书店》与其说是一部励志片,表现出一群书店经营者逆境中的坚守,更像一曲哀歌,记录下宁波民营书店从“诗意栖息”,到夹缝中求生存的尴尬境遇。 久被“寒流”裹挟的宁波实体书店,离春天还有多远? 告别前几年的下滑 实体书店“冬去春来” “实体书店最艰难的时候是2012年和2013年。如果说回暖,是从2014年开始的,2015年则是延续了2014的势头……”市文化局市场管理处有关人员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从宏观层面上看,这得益于国家和地方的政策导向。如国家对图书出版行业实行的免税政策。我市从2013年起,市里每年从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拿出部分资金,专门用于扶持引导包括实体书店在内的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产业的发展。2014年初,评比产生了首批“宁波市特色出版物经营单位”,枫林晚书店等榜上有名者相继获得了真金白银的扶持。当然,回暖更应该说是坚守者的苦尽甘来……” 去年9月,文化部门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我市现有出版物发行企业1712家,其中,国有书店26家,民营书店1541家。2015年年检数据显示,有711家书店暂缓年检,年检未通过的7家,注销的6家,比去年同期的236家增加了207%,这些企业均是民营书店。可见众多民营书店正处于市场无情的“洗牌”阶段:一方面大量中小型民营书店陆续关门停业,另一方面一些触角敏锐的书店纷纷探索特色化经营模式,实现书店转型升级,呈现出强健竞争力。 尽管目前尚无权威数据印证实体书店“冬去春来”,但一些迹象足以令人鼓舞:去年一年,宁波市新华书店一下子开出了7家连锁加盟店;去年,随着南塘老街二期的开业,宁波老牌民营书店“枫林晚”开出了它的分店;一度令人唏嘘的“香樟树”重新挂出了自己的牌子,还另开了一家分店。外地的书店连锁店“猫的天空”也在甬城落户。而作为“浙江省最大县(市)级民营书店”的奉化三味书店,近3年来销售额年均增长率持续保持在50%以上…… 蒋蔚是宁波新世界图书有限公司老板,从事书店业已有24年,堪称业中“老人”。过去,他的新世界书店虽然门面不大,但在天一商圈非常有名,很多读书人购物之余会在他的店里流连。许多年前,因为租金的问题,新世界书店不得不黯然退场。去年,他和另一位同是甬城书店业闻人、人称“小药师”的黄海波在和义大道开设了“左岸”和“城市之光”书店,宣告了自己的回归。 上周五,记者邀集了宁波几家实体书店的从业者进行座谈。座谈的地点就在新华书店在高鑫广场新开的书店咖啡吧里。励开刚是这里掌柜,这位从业二十余年的书店业者非常坦率:“就宁波而言,人们去实体书店购书的数量还是在减少,但码洋、实洋却在提高;最关键的是,书店多元化收入成了实体书店生存下去的重要依靠。” 以零售实体书店来说,销售码洋也就是书店的销售收入,销售收入减去销售折扣,等于销售实洋(净收入),再减去人力、房租、商品等成本,等于销售利润或亏损。 兼任宁波市报刊发行业协会副秘书长的励开刚披露,宁波实体书店去年出现了三家“亿元俱乐部”,它们分别是宁波市新华书店、慈溪新华书店和鄞州新华书店。其中宁波市新华书店销售接近二亿元。 它们依然站立 只是以另一种姿式 房屋租金,是一笔可以与人力等量齐观的开销,实体书店首先得过这道“门槛”。 “如果按照市场租金行情,拥有100多平方米的‘枫林晚’是难以在南塘二期立足的。我们作为宁波城市旅游形象推广中心的合作共建成员单位,享受了优惠政策,这样运营成本就降了下来。”“枫林晚”老板郑永宏交底道。 位于鼓楼边上的枫林晚书店,已经历13个寒暑,是宁波民营实体书店中一块响当当的牌子。郑永宏将南塘店定位为旅游主题书店,主打宁波文化牌。“南塘店与鼓楼店所选择的图书类型,有90%是不同的。”除了错位经营,枫林晚书店早已把做“小众书”作为自己的特色。他们起初经营文史、古籍类图书,而后把清朝、民国的老书作为自己的一个专攻方向,目的是供特殊群体“收藏”和“把玩”。奉化三味书店在溪口装修新开的民国书店,与“枫林晚”可谓殊途同归,他们挑选的图书大多烙有民国印记、体现奉化元素。书店总经理卓科慧有信心将一至四楼拥有800多平方米营业面积的“民国书店”,逐步打造成为溪口一景。 “一个书店倘能存活5年以上,其中必有其独门功夫。”座谈中,诸位民营书店老板毫不保留地亮出了各自招术: “价格竞争是一个躲不过去的话题。现在当当、京东等电商不时会推出诸如对折销售的促销手段,这样的情势迫使实体书店不得不剑走偏锋,实施个性化错位经营。对实体书店来说,这是一个分众的时代。也许,一家书店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但你可以服务好你的目标客户,并把自己的特色做到极致。”———“枫林晚”老板郑永宏。 和义大道1844的左岸和城市之光书店,把特价书作为自己的经营方向,真刀实枪地跟网络‘拼杀’。整年全场5折,但读者还是能从这里淘到像《汉堡剧评》这样的经典好书。“我们之所以有这样的底气,在于现在书店的房租是以销售扣点的形式支出,这样大大降低了实体书店的成本。”———“左岸”“城市之光”老板蒋蔚、黄海波。 “民营书店的当家人既要成为资本控制者,也要成为专业淘书人;既是文化守望者,也是辛勤打工者。一些实体书店出售的特价书、断货书、小众书乃至旧书,往往是在大型网络书城买不到的,这就需要经营者拥有一双慧眼。”———奉化三味书店总经理卓科慧。 “目前宁波实体书店,主要靠书店的衍生商品和多元化经营来支撑。面对实体书店图书收入整体下滑的态势,宁波的书店从业者可以去尝试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现在当当、亚马逊等网络书城,纷纷开设了实体店,说明实体店有生命力呀。逆向思维,我们应该花更大的精力抓住网络平台的商机。”———市新华书店高鑫广场店经理励开刚。 打造复合“文化空间” 实体书店的另一种转身 说起实体书店,“诚品”是一个绕不过的高地。诚品书店自1989年在台北仁爱路圆环创办第一家开始,本着人文、艺术、创意、生活的初衷,至今已发展成为以文化创意为核心的复合式经营模式。创始之初,诚品以书店为品牌核心,而今营运范畴已逐步扩展至画廊、出版、展演活动、艺文空间和课程、文创商品,以及捷运站、医院、学校等各类型特殊通路之经营,并延伸至商场开发经营和专业物流中心建置等专业。 在最近宁波这一轮实体书店开业潮中,也呈现出一个明显变化———大半都是混合业态。 这种混合业态大致从两个方面得以体现。“现在,实体书店与电影院、娱乐场、餐厅一样,似乎成了城市大型商业综合体的‘标配’”。奉化民营书店三味书店总经理卓科慧这样对记者概括道。而“新世界”老板蒋蔚更是现身说法:“许多商业广场开发商都乐于把书店看作一种招商手段,前几天,就有外地的商场打电话邀请我去开书店。” 混业经营的模式更体现在书店内部的运作。生存和情怀是挂在实体书店从业者嘴边的口头禅。 在书店行业跌打滚爬了几十年的蒋蔚,最大的感受是“转型要快”“触觉要像八爪鱼一样丰富而灵敏”。他在鄞州万达的左岸书店开业时搞了个“书+咖啡·轻餐”模式。而后根据经营情况又作了“自然演化”。“你得变,现在书店的毛利三成靠书籍,七成靠文创和餐饮。只有这样多模块的混搭,一家店铺才能活下来。”以蒋蔚的观察,女性人群逛书店的比例要高于男性,“也许女人更喜欢逛街吧,但你在里面可以发现商机。” “目前宁波书店的经营模式主要呈现为:图书+文创、办公用品+咖啡吧+文化讲座。”卓科慧说,对于一家具有一定规模的书店而言,书不能再是唯一的主角,“我们在卖书的同时兼售文化用品、玩具,辟设咖啡馆,开设文化讲座。一些免费的文化输出,会吸引人流量,并最终转化为经济效益。” “枫林晚”推出的“文化沙龙”活动似乎更为密集,“我们每个月会安排三四场小型文化活动,近期推出的是甬上老照片、民间故事、知名作家系列讲座。” 而蒋蔚和黄海波早已把文化沙龙扩展到“艺术沙龙”。那天,他俩提前离开了记者召集的座谈会,为的是去机场送别远道而来的作家、歌手周云蓬———头天晚上,周云蓬刚刚光顾了他俩的书店,并为喜爱他的宁波读者、爱乐者作讲座、唱民谣。 宁波民营书店的从业者,大多本身就是文艺青年。他们更希望把自己的书店打造成一个高品质、有个性的复合文化空间。也许这也是实体书店未来的前景所在,因为“人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可触摸的空间中,意识到文化体验、空间感受、活动交流的重要。” 比如对黄海波来说,他不但经营着书店,还是两家饭店的合伙人。他热衷于看书、卖书,还不时地邀请一些文化人或民谣歌手来书店讲座或举行小型演出。对他而言,这些活动并不赢利,甚至要贴钱,但他喜欢。 尾声 2016年是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部门倡导和开展的全民阅读10周年。为了建设书香社会,推动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日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关于开展2016年全民阅读工作的通知》,详细部署了10项工作。通知提出,我国将建立全国性的书香社会指标体系,并定期予以评估和发布。通知要求各级各类图书馆充分发挥在阅读推广中的重要作用,加强流动借书车、自助借书机等流动借阅设施建设。加强出版物发行网点建设,特别是农村和社区网点建设,支持实体书店、书报亭等各类书店的发展,发挥其促进全民阅读的公益功能。 种种迹象表明,实体书店今后将朝着一种模糊化的跨界方向发展,书或许再也不是其中的主角。一个很有意思的信息是:2016年1月9日在北京图书订货会上,中信出版以一场“实体书店回暖”的讨论活动公布了“要在十三五期间开办上千家书店”的计划。最终确立的模式是从书和目标客户群出发,兼营咖啡、甜品、轻餐和文创,并定期组织文化沙龙活动。“我们要把这些书店打造成一种城市文化公共空间。”掌舵人施宏俊这样说。 蒋蔚在其微信上这样评论道:“书+星巴克的模式是我看好的,需要有足够的钱来玩。” 上周三晚9时许,国家文化部副部长项兆伦等来到“枫林晚”南塘店考察,对书店以传统文化及本土文化为特色的书籍和文创产品作为经营方向表示赞赏。临走时还买了一本《留住手艺》。项兆伦宁波之行的这条花絮耐人寻味,对甬城实体书店来说,却也是一个肯定和鼓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