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乡村发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2月03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民俗文化醉人 传统年味氤氲

在乡村,寻找年的味道

  ▲小朋友在黄坛弘杨村舞龙
  (严龙 陈云松 摄)
  弘扬村的“千人宴”(严龙 摄)
  游客在弘扬村体验磨豆浆(严龙 摄)
  游客观看做梁弄大糕(沈孙晖 摄)
  在余姚大岚,热气腾腾的饺子出锅了(王珏 摄)

  宁海黄坛

  浓浓年味溢满乡村的每个角落

  上周六,在素有宁海氧吧之称的黄坛镇弘杨村,近千名游客与当地村民一起,提前迎接小年的到来。原汁原味的乡村佳肴、城里难得一见的打麻糍、磨豆腐……浓浓年味、悠悠乡愁,溢满乡村的每一个角落。

  刚踏进村口,只见村文化礼堂前方挂起一排排红色灯笼,将山间的小村落点缀得红红火火。村庄空地上,村民正杀猪宰羊备年货,有的村民拿出土酿烧酒、冬笋、山黄精等乡土年货,向游客售卖。

  走进村文化礼堂,七八位会书法的村民正在大红纸上挥毫泼墨,为游客和村民书写春联。

  再往村里走,就更热闹了。弘杨村三石五四合院里,捣麻糍、包粽子、舞龙等传统过年习俗逐一上演。这边手推磨盘不忘喊人拍照,那厢亲手捏一个胖米糖给孩子,游客亲身体验十多项年俗互动活动,享受着大都市里难得一见的过年习俗。

  一架传统手摇式爆米花机让现场怀旧的人感受到记忆中的年味。“记得小时候过年时,看到家长去打爆米花,就特别高兴,一打爆米花就意味着要过年了。”一位带着孩子来围观的妈妈回忆到。

  而麻糍是村里人过年必须准备的一道美食,村民张大妈在门前搭起三四个火盆,正和其他村民一起煨麻糍。

  当天,游客们在村大礼堂就餐,与当地村民共庆小年。一旁的小院子里是露天厨房,十几个简易炉灶分两行一字排开,炉中燃烧的柴火不时发出“噼啪”声,锅中热气沸腾,香气弥漫。四邻八舍的乡亲们进进出出,忙活着分盘送菜。礼堂中,大家围坐一起,品尝弘杨有名的十二大盆等当地原味土菜。不少游客感慨有一种久违的温暖情感蔓延心头,浓浓的乡情、亲情、友情在饭间、酒中被渲染到极点。

  喝下一口老酒,市民方荣林说:“感觉吃的不是酒席,是那个幸福的氛围和那股热闹劲儿。”他还特意带着小舅子一家,一起来乡下。“如今生活改善了,有钱买得到年货,却买不到年味。这次在村里终于感受到久违的年味!明年还要再来!”

  “弘杨村还保留着很多过年习俗,趁着过小年,我们把散落的民俗风情集中起来,向游客展示丰富的乡土年俗文化。”村主任杨武君说,这两年来,村里集中打造这一乡村旅游新亮点,让城里游客走近传统文化,了解民俗,体会浓浓的中国“年味儿”。

  (记者 王珏 孙吉晶 通讯员 吴丹丹) 

  余姚大岚

  大人找回儿时记忆,孩子找到传统年味

  1月31日,四明之心,残雪未化,寒冰未融。深吸一口空气,清新中夹杂着一丝熟悉而又陌生的味道。“孩子,这就是年味呀!”一位父亲慈爱地摸摸儿子的头,神情仿佛又看到了他小时候的春节……

  刺骨寒风刮得人脸上生疼,但余姚大岚镇南岚山庄里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由大岚姚江源乡村客栈和南岚山庄主办的年俗节,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赶集”。

  用美食“装点”年俗,用民俗“勾起”回忆

  在熙熙攘攘的人潮中,梁弄大糕摊位成了大家纷纷驻足、拍照的“风景点”。镂孔、倒粉、灌馅、筛粉、磨平,用模具印上“恭喜发财”“祝君好运”等祝福语,等水沸后拿到灶上蒸10分钟左右,热腾腾、香喷喷的梁弄大糕就出炉了。孩子们围在摊位前,一边流口水,一边看得津津有味。

  余姚团子也是颇受大家青睐的美食。轻咬一口刚出锅的团子,饱满的豆沙馅四溢。“好烫!”顾客用嘴吹着气,嘴里的甜却一直沁入心底。“余姚团子比宁波汤团大,搓团子时会特地留条‘小尾巴’,取‘有头有尾’‘年年有余’之意。”摊主阿姨一边包团子,一边笑着对记者说。

  杀年猪,在余姚市民童年的记忆中,已化作一幅美丽的乡村风情画。不论过了多少年,不论身处何地,这份记忆犹如一壶温热的老酒,想起便让人心头微熏。年俗节上,这幅久违的乡村风情画再次向人们铺开。

  感受风土人情,领略“地域年味”

  记忆中的过年是集市、庙会里的摩肩接踵、目不暇接;记忆中的过年是左邻右里的张灯结彩、寒暄拜年……在年俗节上游客品尝余姚不同风味的美食,同时也在咀嚼当地的风土人情,领略“地域年味”。

  “如今,年味淡了,再不回忆我们就忘了!”大岚年俗节,让余姚市民周升感触颇多,“我在农村长大,做大糕、包团子这些场景,都是我小时候历历在目的,今天看到感觉特别亲切。”他特地带着儿子来体验,分享自己儿时春节的喜悦和感动。

  年俗节上的民俗展示,让许多来玩的“90后”“00后”感到很新奇,同时也在心里留下了传统年味的烙印。初二女生陈之琳对记者说,“这边年味特别浓”。在年俗节上,她收获了太多“第一次”:“我第一次吃到灰汁团,第一次看到梁弄大糕是怎么做的,第一次知道团子和汤团的区别,还第一次包了饺子……原来,习俗中也藏着这么多小秘密呀!”

  用年俗文化“卖”民宿经济,给百姓带来收益

  大岚年俗节不仅吸引了余姚当地市民,还引来了外地游客前来领略。“报名100多人,实际来了300多人,很多是慈溪、宁波市区的市民。”大岚镇政府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浓郁的年俗文化,也给大岚的民宿经济带来了新的发力点。据了解,今年春节当地的民宿已经被预定60%左右,像老柿林山居从大年初一到初七,房间已基本被预定完。

  今年是大岚第一次举办年俗节,分管旅游的副镇长沈巍伟告诉记者,今后打算扩大规模,将年俗节常态化,并形成有大岚地方特色的品牌,让更多的人来品味传统年俗文化,感受美好的幸福生活。

  (记者 沈孙晖) 

  记忆中的

  农村新年

  已近年底,春节近在眼前,都市人的脚步依旧匆忙,车水马龙的街道,似乎找不到“年”的味道。在农村长大的我,一过腊月廿三,就忍不住回忆以前在农村过年的场景。

  新年临近的集市上,主妇们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挎着篮子,这个摊上看看那个摊上望望,一边和竭力推销商品的摊主们讨价还价,一边在心里盘算着过年要请几桌人,需要买多少年货。

  按照农村的习俗,过了腊月二十,天就不再“亮”了,大多称为廿一夜、廿二夜……直至年三十夜。

  到了廿五夜,家家户户在大灶上炒瓜子花生,炒了一锅又一锅,直炒得汤锅里的水滚了又滚,小孩们早就没了玩兴,围在大灶旁边,闻着瓜子香,时不时抓一些出来吃,还美其名曰尝尝熟不熟?

  廿八夜开始,年货买得差不多了,家庭主妇们就要开始烧年菜了:冻羊肉、油豆腐烧肉、鲞冻肉、笋干肉、油豆腐包、蛋饺肉丸香菱、红烧冻鱼、还有辣火酱……

  哦,还有粽子!过去交通不便,过年走亲访友基本靠走,路远路近全凭两条腿,远道客人进门,早餐早就消化在一双脚上了,所以好客的主人们就要预备年糕粽子作点心。如今,交通便利,家家车来车往,点心的程序自然是取消了。但农村的家庭,待糯米丰收之后,还是依旧喜欢自酿一坛坛的米酒,一缸缸的年糕,房梁上挂满一串串的粽子。

  大年三十的下午,农村的家家户户备下丰盛的饭菜,再用糯米粉包好一托盘长尾巴的汤圆,鞭炮放在门口显眼的空位置,就等家人全部到齐,准备吃年夜饭!

  这一天,最开心的莫过于孩子们了。老话说得好:“年三十的吃,正月初一的穿”!还可以放鞭炮,收长辈们的压岁包,这可是孩子们一年的期盼一年的向往啊!

  晚饭过后,全家人一起围坐在沙发上,守在电视机跟前,一边嗑瓜子剥花生,一年的过往谈笑风生,一边坐等文艺大餐……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开始了,评头论足,嘻嘻哈哈,直到新年的钟声再次引发一挂挂的鞭炮和绚丽夺目的烟火,在天空中此起彼落地升腾!精神好的,继续夜宵,继续守岁看春晚,顽皮闹腾了一天的孩子,这时候早就眼皮打架,床边上放好正月初一要穿的新衣新裤,新鞋新袜,美滋滋地进入甜甜的梦想了。

  正月初一早上,哪怕细雨霏霏,哪怕道路泥泞,路上穿红着绿的人们络绎不绝,他们大多是去拜坟岁,祭奠已故的亲人,表示新的一年我们并没有忘记九泉之下的亲人!

  初一一般不出门,就在自己家里团聚,主妇们要花至少半天的时间才能彻底洗完全家人换下来的脏衣脏裤。严格遵守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家里所有的生活垃圾要储存起来,等过了初一再扔!初二开始,就是漫长的走亲访友了,你来我往,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甚至更后……过年的热闹渐渐接近尾声,新春的节日气氛也渐渐淡去,又开始周而复始的一年奔波,多姿多彩的一年忙碌!在奔波中收获,在历练中成熟,在忙碌中长大!

  (“乡下头”粉丝 妙笔生花) 

  我市部分景区“年味”活动精彩纷呈

  猴年春节临近,我市不少景区准备了丰富多彩的新春贺岁活动,邀请游客赏民俗、品年味、过大年。

  梁祝文化公园春节期间将推出一系列以“梁祝”为特色的民俗活动,让游客走进传统文化,体验老底子过年的味道。

  过年期间,天宫庄园的鄞州非遗馆将推出做香包、做虎头鞋、剪纸、民间刺绣传统手工艺体验。

  从初一到初六,宁波博物馆在一楼大厅设置剪纸贴窗红、千千中国结、跟着赵大有做糕点、拓印祝新春等四个体验点,并邀请相关老师指导游客动手体验。

  奉化滕头景区特别策划了跑马灯、财神送宝等具有传统气息的赶大集活动。奉化黄贤景区推出了煮汤团、包水饺、做馒头、新年祈福和出海打渔等新年活动。

  象山石浦渔港古城将举办第三届新春庙会,围绕“寻年味、逛庙会、赢金猴”的主题,让游客体验渔家过年的热闹景象。

  余姚丹山赤水景区推出“古村寻年味 美味暖新年”活动,2月8日至12日,游客可以现场体验打年糕,广场还设有乡村土特产小集市。

  (记者 何峰)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