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茶座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2月04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汝将何处安身

  乐 子            

  

  

  “汝将何处安身?”这句话出自《传灯录》。无论何时何地,这总是让人警醒的发问。

  《说文解字》注释:安,静也。能够静,自然包含着衣食无忧、没有野兽强盗、天灾人祸,甚至没有疾病,因此,“安”的引申义就丰富了:社会安定、丰衣足食、身体健康、精神愉悦等。年前,日本人将“安”评为2015年度汉字,媒体解释,因为安倍政府强力推动修改和平宪法、重订防卫条例,引起日本民众不安。跨年之夜,欧洲国家一些城市发生大规模骚乱和性侵案,嫌犯多是来自叙利亚、土耳其和乌克兰等地的难民,他们流离失所,自身不安,也带来社会的动荡不安。

  可见,“安”是人类共同的追求。如何能安?孟子曰:“民事不可缓也。《诗》云:‘昼尔于茅,宵尔索绹。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僻邪侈,无不为已。”(《孟子·滕文公上》)

  有恒产者有恒心。对家、对土地、对房子的追求、迷恋,是中国人不能泯灭的本性,也是中国漫长的农业文明历史的核心。倘若居无定所,连种田吃饭都没心思了。历史上有动乱、有战争,起源往往是相当一部分人被剥夺了“家土”,于是不打算做好人了,甚至宁可为盗为贼。秦国的苛政重赋不得民心,一年的收成大半入于官府,陈胜、吴广等戍卒到了无家可归的境地,于是揭竿而起。

  “安”字拆开,是女在宀下,说明古代女子在家中大概是静娴的。说到女人,红火一时的电视剧《芈月传》有段妙论,说远古时候人只知有母不知有父,因此天下太平,绝无纷争。后来父权确立,父子相承,为了争夺继承权,兄弟骨肉相残,于是战争连绵。这个论断是否成立姑且不论,但“安”需要家和女人,大致是对的。对精神生活来说,“安”更是一种态度。当一个人贪得无厌时,物质再丰富也不能让他安身安心;反之,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也不改其乐,贤人就可以安贫乐道。

  “安”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的中庸思想,新旧相因,刚柔相济,祸福相倚,在这样互生互动互进的关系中,获得相对的安宁。譬如,古人的养生观主要表现为顺生思想,作息表就按照春生、夏荣、秋收、冬藏而行,春天早起晏睡,冬天早睡晏起。

  又譬如,“安”在事务上表现为进退有据,“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可卷而怀之”。在这种思想体系中,“安”是与守分、守命、守故、守常、守理、守己、守拙、守时等联系在一起的。所谓守分,是守本分,属于你的就是你的,不属于你的强求也没用。君子求富贵,必须有道,与小人险中求富贵不一样。即使乱如东汉末年,刘备还是说“屈身守分以待天时,不可与命争也”。这种信念在士大夫中一以贯之,唐诗人李白的仕途并不顺畅,依然深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不肯丢本分。他在《空城雀》一诗中写道:耻涉太行险,羞营覆车粟。天命有定端,守分绝所欲。

  本分或者命又是什么呢?众说纷纭。不过,故、常和理这些概念露出了端倪,故、常和理是指流传下来的现有秩序、规则和状态。《论语》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庄子》说,“变化齐一,不主故常。”《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可见,无论儒家还是道家,对故、常和理是不否定的,提倡努力遵守。如果据此便说儒家或道家是守旧的,却也偏颇,他们在守分的同时也强调知新、变化。这种对立统一的思维方式,正是中庸思想的精髓。

  安身立命要守分,守分要从守己、守拙做起。古人智慧告诉我们,吾日三省乎吾身,修炼要从自身开始,从最基本的拙行开始。人和人的处境不同,因此,每个人的“安”一定是从守已开始的。那么,所谓守拙就是道法自然,不要希望通过种种机巧来求“安”,如果违背守分、守故、守常、守己、守理、守命等,只会南辕北辙,越走越远;反之,人人守本分,一定是相安无事、其乐融融。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