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2月05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房价吓跑长江学者”说明了啥?

  吴 江

  

  “去年我们面谈了190位长江学者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最后引进了十几位,大多数跑掉的是因为住房问题。”2月2日,深圳市人大代表、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院长姚英学炮轰“高房价”。在他看来,目前深圳高校引进师资的最大问题就是住房问题(2月3日《南方都市报》)。

  长江学者是相关学术领域的领军人物,通常来说,一个地方引进长江学者,每年给予数十万元的收入基本是个起步价,除此之外,往往还提供一次性安家费。长江学者理当在当地过上足够体面的生活。然而,即使在相对发达的深圳,仅仅一个房价,便将长江学者“吓跑”了不少。莫非是学者们太过大惊小怪?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长江学者的待遇,显然要远高于当地的平均收入,无论是本地市民还是外来务工者,大多数人不得不以更低的收入去面对同样的房价。“长江学者”被“吓跑”,问题恐怕并不出在给他们的待遇过低,也不是简单的为他们解决住房,便可迎刃而解的。

  社会要发展,长江学者这样的领军人才当然不可或缺,所谓“庸才易得,帅才难觅”,没有这样的领军人物,再多的资源也可能难以发挥效用。只是,长江学者再卓尔不群,假如缺乏了中间阶层的强力支撑,领军人物无“军”可领,结果必然是孤木难支。从这个角度看,尽管中端人才与普通职业群体不那么稀缺,但假如以长江学者的丰厚待遇,都难以承受当地的房价,那些普通工程师、技术人员等专业人才的压力,更是可想而知,社会还能否维持均衡稳定结构,无疑更令人担忧。

  基于上述视点,长江学者这样的高端人才也被高房价“吓跑”,这样的房价是否合理,以及其对于人才的挤出效应,对于当地创新发展的抑制作用,恐怕更需审慎评估并加以解决。当然,房价本身是市场现象,政府不能过多干涉,但当高端人才都难以承受的时候,其给其他社会阶层带来的巨大压力,难道不该引起重视吗?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