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田文 “甬剧老头”俞志华,又称草根“草花”。草根,好理解,一般指活跃在民间的艺人。“草花”是什么呢?就是甬剧中的丑角,擅长诙谐、幽默的表演手法,以愉悦观众。 前不久,在王升大博物馆偶遇俞志华先生,他送我一本上海作家史鹤幸的新著《心曲:一个孤独的甬剧守望者》。寒冬里,翻阅此书,仿佛听到甬剧铿锵的锣鼓、悠扬的二胡和三弦,看到一位老艺术工作者忙忙碌碌的身影,他演主角、写剧本、主持电视栏目,甚至自编自导自演节目。 《心曲》从俞志华出生、成长,写到学艺、登台、成名、收徒;从几次离开剧团,到退休后在乡村组建业余剧团,可以说,写出了一位老艺人不平凡的一生。祖籍象山、在鄞州下应长大的俞志华,从小受到老戏迷祖母的影响。13岁考上甬剧团,那时的他还处于变声期,是全团的“小小人”。俞志华上午学唱《庵堂相会》,下午去“艺人之家”,聆听老艺人柴彬章教授四明南词“西湖十景”。然后,演一些小角色。1958年初,各剧团停演。到年底,剧团搞“精兵简政”,他被安排到文工团。两年之后,又调入甬剧团当学员。“文革”后,俞志华又去了工厂,直到退休。退休返乡后,他组建了业余甬剧团。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他携新编甬剧《婆媳和》到上海兰心大戏院参加戏院百年庆典,博得了观众的笑声和掌声。 30多年里,俞志华编导了十几台大戏,如《婆媳和》《乡下贵发哥》《老爹泪》《坐错花轿》《连环案》《团圆以后》《凤岙王升大》等清装戏和现代戏,又在鄞州电视台的“桥头老三”里反串角色主持“俞家婆婆淘老古”栏目,还参与拍摄电影、参演大型音乐剧《鄞地九歌》等。 本书在叙述俞志华这个“业余甬剧领军人物”的生平及创作时,自然巧妙地插入了甬剧演变史、甬剧名家生平,甚至还有甬剧的韵辙、中国戏曲的变异等内容,从中可以窥见甬剧波澜曲折的发展史。 《心曲》共六章,分别是:“戏曲:两个生命的对话”“甬剧:想说爱你不容易”“戏迷:不痴不迷不成戏”“韵辙:无韵无辙无为曲”“非遗:甬剧非遗非生意”和“舞台:戏曲有约一生情”。本书既是记人物,也是说史实,人与史两线并行,人在史中,史中有人。 “看俞志华唱戏,总令人联想起中国书法之美”,作者将戏曲与中国书法作了全方位的比较:“生旦丑的每一阙唱段,俨然一帧书法作品,或委婉绮丽,或高亢亮丽。而净角似魏碑厚实顿挫,青衣似晋唐小楷灵动,老旦苍凉,老生沉郁,从中仿佛能读出二王韵味,也读出颠张醉素……尤其旦角的水袖,那简直是中国草书之极致。”这样的比较,这样的观点,新鲜而别致。 “谁说唱戏只是一种谋生,唱戏也是一种精神与生命。”俞志华用一生实践了这句话,这也是本书的点睛之处。这本写甬剧人物的纪实作品,文采飞扬,书中关于戏曲的对联、别赋、诗词,以及江南民俗、乡间俚语等,让全书充满文学味,读来兴致盎然。“一个艺人的人生就是一段缱绻的曲,一幕跌宕的戏,令闻者屏气凝神,令观者荡气回肠———俞志华的心曲,就是如此地令人感慨”,作者史鹤幸在前言中如是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