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户龙山村王师傅: “舍小家为大家 支持开发建设” 王师傅是大榭龙山村的一名普通村民。2013年,王师傅得知自家的房子被划入了榭北产业园区开发工程项目房屋拆迁的红线范围之后,就率先进行了房屋拆迁,还带动了身边住户的拆迁。 “村里一到下雨天脏水遍地,以前的邻居看到我住进了崭新的小区,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体会到了拆迁带来的变化和好处,内心开始动摇。我再跟他们讲政策一直会公平公正的,用自身的例子打消邻居的疑虑,使得那些当初对拆迁有抵触情绪的拆迁户,内心也开始支持拆迁工作。”拆迁户之间容易产生攀比、观望心理,王师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拆迁户,早拆不仅不亏,还拿到了一笔可观的过渡费,让拆迁户实实在在地看到了拆迁带来的好处。 现在,距离王师傅一家三口签订拆迁协议已有两年之久,让王师傅非常欣慰的是这两年政策真的如拆迁工作人员所说的一样,一直没有变动。“从拆迁到安置,整个过程都清清楚楚,我们最服的就是公正、公平。”王师傅说。 拆迁骨干张燕萍: “拿真心换真情,争取拆迁户支持” 张燕萍是大榭太平村的妇女主任。2013年,榭北产业园区地块启动拆迁以来,张燕萍就全程参与了该地块拆迁工作。在她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100多户拆迁户顺利搬迁。 “坦白说,刚开始接触拆迁工作的时候,心里很没有底。”张燕萍说,“但凭着真心实意,我拿出了自己最大的诚意,付出了最大的努力,慢慢地,理解和支持我们工作的拆迁户多了起来。” “每户人家有每户人家的故事,去十次,能有一次跟他们顺顺利利交流,已经很好了。”遇到这样的拆迁户,张燕萍只能一次次上门做工作,带着真情实意去,像“走亲戚”一样串门,力争把拆迁政策讲清讲透。 很多拆迁户白天要上班,张燕萍只能晚上上门。一到下雨天,村里没有路灯的土路容易滑倒。虽然条件艰苦,但是拆迁工作必须得做,政府政策一定要反复传达,张燕萍没有一刻犹豫,一脚深、一脚浅地用手电筒照着路,走向拆迁户家,听取他们的意见,用实际行动感化拆迁户。据张燕萍回忆,最忙的时候,连续好几个月一天也不休息,白天加黑夜不停地做思想工作,虽然辛苦,但是咬咬牙都挺过来了。 “有时候上街买菜,正好碰到曾经做过工作的拆迁户,他们都会主动和我打招呼,唠会儿家常,把我当成朋友对待,感觉非常欣慰。” 张燕萍在说起这句话时,早已把“5+2”、“白+黑”的苦与累抛到九霄云外。 中海油大榭石化三期馏分油综合利用项目副总指挥黄维章: “项目的投产离不开政府和群众的支持” “大榭石化三期能如期投产,离不开大榭良好的基础配套设施,政府对企业的大力扶持,老百姓对我们项目的大力支持。” 在中海油大榭石化三期馏分油综合利用项目投产典礼上,作为三期项目副总指挥的黄维章感慨颇多。 总投资134亿元的中海油大榭石化馏分油综合利用项目,是大榭“十二五”期间实施建设的“龙头项目”,也是中海油“两洲一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自2013年10月份开工建设,到2016年1月份基本建成,两年多的时间实现了“超快速度落地建设、超短时间建成”的奇迹。“这其中,离不开大榭管委会的大力支持。”黄维章说。 在项目建设初期,土地问题是企业亟须解决的难题。当时,大榭管委会领导班子对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房屋拆迁等一系列“老大难”问题进行闪电出击,通过“白+黑”、“5+2”式的不懈努力,仅短短3个月时间,就全面完成大榭石化馏分油项目太平地块1000亩土地房屋拆迁和按时交付工作,让项目顺利落地;在项目建设阶段,涉及大件设备运输、公用工程配套等难点工作,大榭管委会主要领导随时到企业现场办公,解决影响企业正常施工进度的难题…… “两年来,类似这样的服务不胜枚举,在项目整个建设过程中,大榭管委会及各部门时刻都在关心项目的建设,同时大榭的老百姓顾全大局,舍小家为大家,为我们项目的落地腾出空间。”黄维章说。大榭经发、口岸、质监等相关部门联合行动,为项目中的进口设备到港运输检验提供绿色通道,大大节约设备上岸时间;大榭经发、建设等部门密切协调配合,全力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工程,努力满足项目投产配套需要;榭北经过两年的拆迁,具备了整体地块交付条件。 谈到大榭石化未来发展,黄维章表示,目前该公司还在筹划总投资超190亿元的中海油大榭石化四期改扩建项目,该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扩大大榭石化产能、优化现有产品结构,且有助于促进大榭产业大循环体系建设,为大榭打造国际一流的临港产业基地增添新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