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合 核心提示 “十三五”的大幕已经拉开。在这个诸多矛盾叠加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宁波是不是可以把握机遇,加快构筑“一圈三中心”,跻身全国大城市第一方队?本次市两会上,打造一支担当有为的干部队伍成了热议话题,代表委员纷纷表示要坚决消除“为官不为”,切实让干部“能上能下”。 【人物名片】 魏建根 市人大代表,奉化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郑湘娟 市政协委员、市委党校副校长 贪污受贿的腐败分子,是人人欲除之而后快的“过街老鼠”;在其位不谋其政、尸位素餐的“太平官”,对于地方的长远发展,危害并不在腐败分子之下。 此次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坚决整肃懒政怠政行为,坚决消除不作为和“中梗阻”现象,打通最后一公里,把政策措施落实到底,把公共服务送到基层,切实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和群众满意度。 “不贪不腐不等于好干部。为官一任,就必须造福一方。”郑湘娟委员在采访中表示,有的干部理想信念不到位,信奉“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仅仅把为官当作一份职业,缺少为民服务的使命感;一推二慢三拖,“绿色通道”就成了“中梗阻”,地方发展也错失了大好良机。 作为地方组织部门的负责人,魏建根代表对此深有同感。他说,当前我市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面对改革进入深水期所带来的种种挑战,宁波尤其需要严实有为的干部队伍,尤其是“狮子型”干部,而不是口念“推”字诀、手练“拖”字功的“太平官”。 那么,该如何让“太平官”难太平,让“为官”真正有为? 去年底,我市正式出台治理为官不为、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实施办法,列出了领导干部在德、能、勤、绩、廉方面出现与所任职务要求不符的24种情形,领导干部一旦触碰“红线”,就将启动调整程序,坚决让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 与此同时,奉化、慈溪等地也针对“为官不为”问题进行细化的课题调研和制度探索。魏建根代表透露,过去3年,奉化已有20多名干部因工作推进不力、工作状态不佳、群众认可度低被改任非领导职务、降职、免职;目前正准备出台更为全面严格的实施细则,对不作为、乱作为、懒作为的干部进一步加大“下”的力度,同时配套不合格干部的召回制度和干部改革创新容错免责机制,通过建立更为明确的奖惩机制,为地方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让干部能上能下,一方面把舞台让出来,让敢于担责、德才兼备、作风正派的干部大有作为,一方面也把工作懒散、敷衍塞责、推诿扯皮的干部‘剔除’出去,真正形成公正公平、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魏建根代表说。 不过,治理“为官不为”也并非一蹴而就。郑湘娟委员坦言,目前干部“能上能下”客观上仍存在难以量化、难以定性、难以考核等问题,需要纪委、组织部、审计、人社等部门联动,科学研究出台具有可操作性的考核、评价、监督的细化机制;同时也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强化党员干部的宗旨观、政绩观,让群众发自内心为“好干部”点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