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陈飞 通讯员勇政华)民以食为天。为维护市民餐桌安全,去年以来,我市市场监管部门从“小”处着手,重点针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小食杂店、小餐饮店和农贸市场“三小一市场”加强监管,在省内率先出台食品生产小作坊产品禁止和许可目录清单,并在全市151个乡镇(街道)均建立了食安委及食安办,在3075个行政村(社区)配备了10062名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有效构建起从农田到餐桌、从乡村到城市的基层食品安全责任网络体系。 市市场监管局在去年5月底6月初和12月份的两轮暗访中发现,一些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小食杂店和小餐饮店存在不少问题。 针对这个状况,有关部门去年出台了宁波市食品安全信用监管办法和宁波市食品安全黑名单管理办法,创新实施小作坊“12345”法,全面推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并以当地政府为主导,着力破解小餐饮“无证”难题。 市市场监管局制定了宁波市餐桌安全治理三年计划及相配套的“六大整治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出台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工作制度,建立每季度一次的风险研判会商机制,去年以来深入开展了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百日攻坚”“餐桌扫毒”等专项整治行动。 为进一步构建落实食品安全基层责任网络,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开展了乡镇(街道)分管领导食品安全专题业务培训班、基层食品安全工作实务知识竞赛等活动,明确基层食安办规范化建设标准,努力提升基层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并启动为期两年的乡镇(街道)食品安全达标创建工作。 在基层食品安全监管中,我市注重发挥基层协管员、信息员、义工队伍、志愿者的作用。目前全市151个乡镇(街道)均建立了食安委及食安办,在3075个行政村(社区)配备了10062名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已初步建立了基层食品安全责任网络体系。 另外,市场监管部门通过积极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等宣传活动,提升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和维权能力,去年我市共受理食品投诉举报及咨询4355件,立案309起,涉案金额329.5万元,发放举报奖励13.1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