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畅 日前,有关“天价彩礼”的报道频频“亮眼”。在一些地区,出现用秤称足1650克百元大钞作彩礼的现象。还有的讲究“万紫千红一片绿”,即1万张5元钞票,1000张百元大钞,50元钞票看着给,彩礼15万元起价。有的地区更按女子学历标价,本科15万元,大专12万元,中专10万元(2月28日《新华每日电讯》)。 从全国范围来看,“天价彩礼”不仅多发,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更是变本加厉。索要“天价彩礼”之风的蔓延,除了受封建遗风的影响,也跟社会风气的变异有关。比如,为了显示“女儿”的身价,一些女方家庭不惜漫天喊价索要彩礼;又比如,有些地区相互攀比成风,于是,为了自家的脸面,明知男方有困难,也照样“铁面无情”要高价;更有甚者,鉴于男女性别比例失调,男性适婚者多,为了养老防老抑或替家庭还债,便想着趁机“捞上一把”……凡此种种,“天价彩礼”之下,男女双方之间的婚姻关系,不自觉间异化为赤裸裸的物质依附、金钱买卖关系。 过去,男方通过支付彩礼证明自己家族的实力,也在一定意义上是对女方家庭的一种象征性补偿,让出嫁的女子安心。但如今的“天价彩礼”则是对传统习俗的一种扭曲,有的超出了男方家庭的实际承受能力,甚至出现举债结婚、因婚致贫的现象。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适当增加一点彩礼的含金量,似乎理所当然,但“适当增加”决不能与“天价彩礼”画上等号,而必须是合情合理且在男方可承受的范围之内。要知道,一旦让男方背上巨大的债务,最后一起还债的还不就是自家的女儿?更须警惕的是,因婚事行情的持续走高,事实上也更易催生媒人借机敛财、骗婚等问题的发生,甚至亲友间因彩礼借债而相互撕破脸面的情况也不鲜见。 超出男方经济承受能力的“天价彩礼”,不仅不能给新人带来幸福的婚后生活,反而为家庭矛盾和贫困埋下隐患。因此,亟须加以积极引导。应广泛而深入、持久地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动员人们与封建落后的旧俗告别。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真正的婚姻是以爱情打底子的,真正的爱情姓“爱”而不姓“钱”。尽管结婚组成家庭离不开钱,但让一个家庭幸福快乐的源泉一定是爱情而不是钱,只要有了爱,有了奋勉进击的动力,靠自己的诚实劳动,相信“面包会有的”,其他一切也慢慢会有的,决不能因“天价彩礼”让新婚夫妇“跌倒”在婚姻的起跑线上,以至毁了将来的幸福生活。对女方家长而言,一定要摈弃“出嫁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的陋念,别把女儿当作置换金钱的筹码。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抚养照顾双方父母是女儿女婿的共同责任,再说,国家实行了最低生活保障等福利制度,老了的我们又何愁之有? 杜绝“天价彩礼”之风,固然需要每个具体家庭观念的转变,但党员干部家庭的率先垂范也很重要。所谓“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党员干部家庭带了好头,其他家庭就有了学习的样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