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门街道居家养老互助中心内百位老人笑脸墙(85周岁以上)。 |
|
南门街道暖情俱乐部“爱心黄丝带”志愿者为独居老人服务。 |
|
文化社区独居老人子女响应《孝亲协议》倡议,为独居老人按摩。 (陈朝霞 摄) |
本报记者 陈朝霞 海曙记者站 毛一波 通讯员 吴 超 按照联合国标准,一个地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到总人口的10%,或者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7%,该地区被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海曙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7.01万,占人口总数的23.5%,显而易见,海曙区老龄化社会特征明显。更值得关注的是,海曙区60岁以上的独居老人有5528人,其中80周岁以上的独居老人有2360人。 为此,海曙区近日出台《关于深化独居老年人关爱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把服务关爱的目光更多地投向独居老人尤其是高龄独居老人,从而构筑一个由政府、社会、家庭和老年人自身共同构成的独居老人生活服务、精神慰藉、医疗保健、安全保障的‘立体服务’网络,实现独居老人关爱服务全覆盖。”海曙区民政局局长周建军告诉记者。 三社联动“让幸福来敲门” 在海曙区,由各级居家养老服务机构面向全体独居老人提供配送餐、陪医、日托、讲座、培训、医疗咨询、健康讲座、权益维护等居家养老服务已经司空见惯。“海曙区要求义工与独居老人结对率100%,各义工团队则根据实际需求对老年人提供按需服务,这样形成了社区、社工、社会组织互相督促、互为补充、互相促进的独居老人关爱网络。”海曙区老龄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今年,进一步深化“社区、社工、社会组织”三社联动模式,社工从每月上门探望一次,提高到“每半月面访至少一次”,并“建立独居老人基本信息一人一档制度和定期分类走访制度,了解老人的困难程度、潜在风险和基本需求”,同时培育引导社区社会组织、义工团队等为独居老人的多样化需求提供帮助。 柳锦社区根据辖区74名独居老人的具体情况,量身制定了蓝色、黄色、橙色、红色“四色预警”管理计划。其中关注等级一级的红色预警对象为无子女或子女均不在宁波市区常住的独居老人,每日有专人上门探望1次。“社区的关爱分清轻重缓急、针对性强,社工叩开的是我们的幸福之门。”在近日召开的社区独居老人四色恳谈会上,79岁的独居老人陆善芳很感慨地表示。 为海曙区独居老人敲响“幸福之门”的还有志愿者和社会组织,在海曙区备案的1572家“草根”社会组织中,有社区关爱老人社会组织约800家。以梅园社区为例,其18支公益团队中,有“安居”助力团、“邻里帮”照护团队、“益花益草”园艺队、“月月敬老”便民服务队等8支为老服务团队,专为独居老人提供了免费的理发、医疗、家政、法律咨询、教授种植花草等菜单式服务,老人有需求随叫随到,让独居老人拍手叫“好”。 倡议子女“常回家看看” 目前,由海曙区各社区老年协会牵头,倡议子女与老人在自愿基础上,签订《孝亲协议》,强化子女尽孝责任,这一工作率先在西门街道文化社区试点。在这份《自我养老、子女孝老、社区助老倡议书》中,把子女“常回家看看”作为子女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子女不仅要承担赡养父母的责任义务,满足老人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生活要求,还要注重精神慰藉,创造条件定期与老人来往交谈,了解老人的所思、所想、所盼,消除孤独感,主动对接社区服务,弥补照看漏洞。” “随着独生子女家庭增多、家庭小型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代际之间的孝道、赡养、照料老人的观念日益淡化,传统的子女赡养的养老方式已逐渐向社会养老转变,但是,社会不能替代亲情,子女依旧是独居老人获得精神慰藉的主要源泉。”海曙区老龄办相关负责人认为,“百善孝为先、孝为百行首”,倡导老人子女签订《孝亲协议》,也是关爱独居老人工作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日前梅园社区举行的“公益集市”上,65岁的华亦芬专程从家中赶来,搀扶着89岁的独居母亲在现场观看歌舞表演,咨询社区公益团队“吆喝”的公益服务。“虽说社工和公益团队为像母亲这样的独居老人提供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服务,让老人住得安心舒坦,但是,老人最期盼的还是子女的呵护。”华亦芬告诉记者,她有空常常看望母亲,陪着拉拉家常、散步,她乐意看到老人和子女间有成文或不成文的《孝亲协议》。 “以老助老”实现“老有所为” 海曙区近年来重点培育以老年协会为枢纽的为老服务社会组织,构建以社区老年协会为枢纽、其他为老服务组织为组成、相关为老服务组织负责人为参与主体的老人协会“自我决策、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基本构架,截至2015年年底,全区有70个老年协会,天一桂井社区“银手杖”志愿服务团队、永丰社区“暖心”家访队、联南社区“并肩行”暖心服务队、新芝社区“杏林春暖”单身老人俱乐部等老年协会“助人自助”风生水起。 以尹江岸社区为例,社区60周岁以上的老人有2792人,老年协会不仅“以需求为第一导向”,配备了“家庭医生”,开设了“健康加油站”、“光明护眼工作室”,推出“健康养生手指操”专栏,而且让老人互相照顾、互相帮扶,实现邻里式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并引导老人在享受服务的同时,树立“幸福的晚年生活,需要从关心自己开始”的意识。如今,社区热爱文艺的老人组建了“睦邻情艺术团”,有一技之长者加入了“睦邻帮帮团”,喜欢外出旅游的组建了“铁公鸡旅游团”,单身老人则加入“寻觅知音银龄俱乐部”,独居老人在不同的社会组织中重燃起对生活的热情。 “老人是社会的宝贵财富,不是过去所谓的‘老、弱、病、残’的代名词,依靠他们的经验智慧,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一方面他们为身边需要帮助的独居老人带来了实际的关爱,另一方面也成为社区工作的补充力量,为自己找到了发光发热的平台,使他们在精神上得到敬重,有尊严养老;情感上得到慰藉,不孤独寂寞养老;心理上得到满足,心情愉悦养老,真正实现‘老有所为’。”海曙区老龄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崔德海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