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就中英香港问题谈判事宜,邓小平会见英国外交大臣杰弗里·豪。当记者一拥而上准备采访时,他微笑着“先声夺人”:看到你们,我心里就“怕”。一句简短玩笑,迅速拉近了与新闻界的情感距离,展示出领导人与媒体打交道的高超艺术。 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增强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善于运用媒体宣讲政策主张、了解社情民意、发现矛盾问题、引导社会情绪、动员人民群众、推动实际工作。”从实际情况看,有不少领导干部不敢、不愿、不屑、不会跟媒体相处。有的看见镜头就冒汗,内心抵触新闻采访活动;有的凡事三缄其口,新闻发言人竟成“不发言人”;有的片面理解“行胜于言”,视新闻报道为可有可无的点缀;有的满脑子灌输思维,张嘴就是外行话……凡此种种,暴露出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短板”。 事实上,媒体对于领导干部的工作大有帮助。2004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接受延安电视台专访,回忆了延安插队岁月的一个细节。当年他任大队书记,为缺煤少柴一筹莫展之际,刚好从《人民日报》上看到四川一些地方实行了沼气化的消息,深受启发,带领乡亲打出了陕西首个沼气池。实践充分说明,关注和用好媒体,往往就能“一览众山小”,推动工作“更上一层楼”。 反之,如果不会运用媒体,甚至失去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不仅阻滞正常工作,还可能酿成舆情“次生灾害”。对一些疑问不主动回应,就容易“被解读”。对一些问题不善于表达,就容易“被表达”。原因往往不是媒体有意和领导干部“过不去”,而是媒体与公众对公共事件、公共事务等有着强烈的知情和参与诉求。懂得新闻传播规律和媒体特点,与媒体实现良性互动,媒体就能对社会治理发挥重要作用。 与媒体打好交道,首先是正确对待媒体。长期以来,一些领导干部存在观念上的偏差,对媒体习惯于“应付”甚至“忽悠”。有的狭隘理解“正面报道”,只对涂脂抹粉、表现政绩的采访全力配合。有的以“假想敌”思维对待记者调查,施展瞒、骗、捂、拖等战术。如果一概将舆情当作“险情”“敌情”,脑袋里只有“公关”“摆平”,甚至大呼“防火防盗防记者”,无异于掩耳盗铃,最终也会适得其反。不重视媒体、尊重媒体、善待媒体,不可能赢得媒体。 与媒体打好交道,关键是摆正对舆论监督的态度。一些领导干部怕媒体、“防记者”,实质是怕监督、怕批评,怕问题曝光后自己被动。然而在信息时代,纸如何包得住火?领导干部对舆论监督要有承受力,要习惯在舆论监督下工作。很多时候,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面对,以被监督作为解决问题的契机,事情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的形象不是减分而是加分,我们的工作不是不好开展而是更好推动。 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曾生动地讲,“现在高级领导同志,甚至中级领导同志都有一种感觉,没有报纸便不好办事”。他要求各级党组织“要以很大的精力”来注意办报工作,提出了“全党办报”方针。新的形势下,善同媒体打交道,提高媒介素养,乃是领导干部的一门基本功,也是提升治理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来源:2月29日《人民日报》 作者:李浩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