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厉晓杭 通讯员 王攀 索向鲁 治水不易,监管更难。作为慈溪逍林镇的“明星河长”,新园村党总支书记周力华经常参加镇里举办的“河长论坛”,分享治水经验,对此深有感触。 在他的带领下,原先发黑发臭的新村东直河和道焕屋前横河两条河经过系统治理,面貌焕然一新,水质明显提升。周力华说:“时刻不能放松,要不断对周边企业和村民进行环保知识宣教,防止污染反弹。” 作为资源性、结构型缺水的叠加地区,水环境成为慈溪生态环境中最大的短板。“河长论坛”“河边考河长”“问政河长”…… 不断深化的“河长制”,掀起了全民治水的热潮,给慈溪干群齐力治水不断加码。截至去年底,慈溪境内105条“三河”全部完成治理,劣五类水体下降近40%。省“五水共治”督查组对此高度评价,认为“慈溪市水质感观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宁波治水的每一步,都经得起现实检验。自2014年以来,全市摸排出的480条垃圾河、黑河、臭河,全面落实“一河一策”,进行系统治理。按照“三年计划两年完成”的要求,我市迎难而上,累计完成“三河”治理1062公里,提前完成计划任务,境内河道基本消除黑臭,水质感观明显好转。继北仑之后,慈溪、江东、奉化成功创建省级“清三河”达标县(市)区。 在“清三河”攻坚战中,各地铁腕治水,以“水质”为唯一的检验标准,坚定了信心,更赢得了民心。余姚设立“民间河长”制度,奉化实施“双河长”制,宁海实现“池塘长”全覆盖,北仑中心城区试点“河段长制”,江东则把部门一把手纳入“河长制”管理范畴……不少黑臭河涅槃重生,重现绿水清波。 治水贵在坚持,如何持续巩固,防止污染反弹是重中之重。北仑泰山路与中河路交界处有一条河流,名叫通途路南河。走在河岸边,碧波荡漾,在阳光的照耀下,河水清澈见底,河底的水草随着水流摇曳生姿。而在早前,这条河却让附近居民叫苦不迭。周边垃圾遍地,杂草丛生,河水一度发黑发臭,富营养化也非常严重。 去年6月末,通途路南河正式启动水生态修复工程,短短半年时间,水质从原来的劣V类基本提升到Ш类。自担任“河长”之后,北仑新碶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张丽辉一刻不敢松懈,手机24小时保持待机状态。“水质提升后,如何做好有效养护,杜绝偷排漏排现象,让大家共同维护五水共治的成果,仍然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为此,市环保局每季度都要进行水质监测。数据显示,所有已验收“三河”的高锰酸盐指数和透明度指标能够达到省定验收标准,暂时未出现明显的反弹现象。 在巡查过程中,同样发现不少问题。比如部分河道水质不容乐观、河道截污不够彻底、水体流动性差、水质富营养化趋势明显等。 市五水共治办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市已实现市、县、乡镇、村级7846条河道“河长制”工作全覆盖,并建立完善了“六个一”管理模式,为三河“销号清零”发挥了积极作用。今年,我市将继续严格落实“河长制”,将责任落实到人,建立巡查记录、督查督办、举报受理、例会报告等制度。同时深入推进城乡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对出现反弹的、未采取有效措施整治的“三河”进行督办和曝光。 记者手记:在清澈的河水中游泳,在清凉的溪水里洗衣,在池塘边钓鱼……这些水乡风景,或许是生活在江南的人们童年最美好的记忆。 随着“五水共治”的深入开展,曾经被污染的河水开始逐步恢复清澈。然而,在记者走访过程中,不少基层治水干部、一线河道保洁员反映,由于企业偷排漏排、居民乱丢垃圾等现象依然存在,河水仍然存在返黑返臭的风险。 治水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课题,在全面治理之后,维护好治水成果,呵护好绿水清波,需要全民努力。只有这样,让童年的美好记忆重现,才会不再遥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