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文体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3月08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乌氏后人春日寻根天一阁

“亲手翻阅到了百年前的《乌氏盛房支谱》”

  图为海内外宁波乌氏后裔来到天一阁查阅保存完好的《宁波乌氏盛房支谱》纸本文献。 (记者 周建平 摄)

  记者  陈青 通讯员 李齐 郑薇薇 

  “我爸爸是松房老二乌统明,续修家谱的是五叔乌统旬。这次家族聚会天一阁,又亲手翻阅了百年前祖宗修的《乌氏盛房支谱》原本,很开心。”昨天下午,从美国赶到宁波的乌氏后人乌一雄和来自加拿大以及上海、台湾等地的宗亲在天一阁博物馆寻根,并为馆内保存完好的家谱向天一阁博物馆致谢。

  “在天一阁找到家谱还了心愿”

  “我宁波乌氏先祖,有兄弟两人,在明末清初从河南颍州逃荒而来,以烧窑为生,迄今有四百年矣(后人为其立祠分为东乌、西乌,盛房属西乌派)。我的曾祖法垚公和堂兄两人发起撰修家谱,他们去世后由祖父显元公等续编,历时27年于民国四年(1915)脱稿付印,谱名《乌氏盛房支谱》。”今年85岁高龄的乌统旬是乌氏十六世孙,他告诉记者,文革时期家谱被烧成为心中之痛,“幸好祖父在家谱完成之后送一册到天一阁藏书楼。但是找原件也非常不容易,在美国工作的三哥乌蔚庭也曾到宁波寻找家谱,但没有结果。”

  2013年,乌统旬在河北上大学的外孙女王沁莹发现可以在天一阁网站查家谱,“人都有好奇心嘛,看到了就打个‘乌’字查一查,几秒钟结果就出来了。我给外公打电话,把图片传给他看,是不是他一直要找的家谱?”王沁莹昨天也在现场,对着家谱拍了好几张发到朋友圈。

  有了外孙女的信息,“我一看图片,祖父、父亲、叔叔等的名字都有的,就是祖父修的家谱。”乌统旬来到天一阁博物馆古籍阅览室查询,散佚近半个世纪的本房宗谱———《宁波乌氏盛房支谱》不仅保存完好,还已经扫描、制作成电子文本供读者免费查阅。

  “寻根问祖,认祖归宗,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情结。人到晚年,此情更切。我决定续修百年(1915-2015)家谱,获得各地族人响应,三哥蔚庭承担全部出版费用。”乌统旬说根据旧谱将本族事迹、世系理清,着手整理、续修本房宗族支谱,“这百年内族人支派繁衍迁居,无法全面联络,我的续谱局限于法垚公这一支派,定名《宁波乌氏盛乾数亨房支谱》。”

  2015年5月,《宁波乌氏盛乾数亨房支谱》编纂完成,乌统旬将新谱复本分别捐赠给天一阁浙东家谱文献馆和古籍阅览室保存。“家谱修完了,可惜三哥没能看到,他于2014年12月去世。”续谱与原谱不同在于,乌统旬将本姓出嫁女子也独立入谱,并且记述及三代,以体现外孙儿女辈对外公外婆家的亲情。 

  今年71岁的乌统昰特意从上海赶来,他戴上白手套激动地翻开了那本写着“彝伦攸叙”的原家谱,找到了父亲乌人赉那一页,“我们这代人对家谱还有感情,下一代、再下一代都没有看到过。1990年我曾经来到宁波寻根,找到的是东乌,其实我们属于西乌这一支,两边还是有差异的。”他的父亲乌人赉擅长中医,在宁波东乡莫枝堰养元堂药号挂牌行医,当地各乡村凡有集市,乌人赉必赴市以方便病人就诊,颇得当地乡民赞扬。

  乌统旬说,今年组织海内外宗亲到天一阁寻根,瞻仰《乌氏盛房支谱》纸本文献,也是感谢天一阁为民服务,此前他还送去锦旗,上书“文史珍藏,灾乱无损;网络展现,家国双赢”十六字。

  乌氏一族重视教育并屡有善举

  《乌氏盛房支谱》由乌统旬的祖父乌显元(1879-1944)主持,他曾是鄞县当地有名的秀才,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科举废除后,弃儒从商,1912年起先后创办宁波凤宝银楼、通泉源自来水公司等实业。20世纪30年代,宁波民间商界筹建灵桥,乌显元被推举为“改建宁波老江桥筹备委员会”委员(宁波筹备委员23人,上海筹备委员32人),足见其为宁波当地一代乡贤。

  “民国初年宁波首家民办自来水公司是我祖父与蔡良初合伙创办的。”乌统旬说,厂址位于东大路(今中山东路),此事在他父亲乌人孚上世纪50年代末写的自传文中有提及,《鄞县通志》的第六册工程志中也有过简单介绍。乌家的祖屋原址,现在天一广场1号门的位置,自来水厂就在乌家祖屋的大门对面。

  “父亲乌人孚原来在上海圣约翰大学求学,因为祖父生意发展需要,迫不得已回宁波协助家业。”乌统旬说,祖父经商失败破产后,父亲在家待业,因为学历有限而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后来父亲特别强调我们兄弟姐妹都要学工科,要掌握一门技术。” 

  乌统旬是高级工程师,他的三哥乌蔚庭26岁辗转赴美国求学,1997年成为美国临床化学学院的第一位华人院士,退休前是美国新奧尔良市路州大学医学院病理系检验专家。“他离家多年,爱国爱乡的情谊一直没有改变。”乌统旬说,1986年乌蔚庭在宁波大学设立了“乌人孚清寒学生助学金”,藉此来纪念父亲一生重视子女教育的苦心。这是宁波大学诞生时设立的第一个私人助学金,也是当时各种助学金中金额最高的一个。助学金在17年间帮助了14位学生完成大学教育,直到2003年终止。此后,乌蔚庭又于1999年在宁波大学医学院助建“张克玲生物化学实验室”;2011年,在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设立“乌氏健律助学金”;在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捧乍镇援建了“信严小学”。

  乌统旬说,“我们兄弟姐妹也参与了慈善事业,分别捐赠了计算机、图书及运动器材。三哥是‘宁波帮’的一员,他人生历程的重要物证,已被宁波帮博物馆珍藏。”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