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田园·乡愁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3月09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雕葫芦到雕蛋壳

五乡七旬老人玩转刀尖上艺术

  本报记者 朱军备 通讯员 鲍婷婷 邱龙君

  五乡七旬老人玩转

  多年前,为讨孙子欢心,鄞州区五乡镇69岁老人李阿国给葫芦雕刻上了图案,从此走上了刀尖上的艺术之路,乡亲们都亲切地叫他“葫芦爷爷”。最近,李阿国又对鸡蛋着了迷。

  “快来快来,让你看看我的宝贝。”近日,笔者刚来到老人位于项隘村的家,他便打开一只樟木箱,里面放满了雕刻过的葫芦,有十二个生肖、山水风景、戏剧演员等图案。葫芦表面用细线条刻出,再涂上颜色,显得十分生动。屋里有7只箱子,放置了大约800个葫芦。“我现在正在雕刻水浒一百零八将,预计明年可以完工。”他说。

  在阳台,李阿国拿起一只蛋壳,上面雕刻着一个身袭红衣、手托下巴的胖女娃,这是“中国梦”代言形象———泥娃。李阿国说:“今年葫芦收成不好,开始雕鸡蛋,对刀工要求更高。”

  年年有余、牡丹花开、唐僧师徒……一只只小小的鸡蛋,雕出了独具韵味的大千世界,靠的便是这双能工巧匠的手。

  家里的阳台,俨然成了他的工作间,桌上摆放着刻刀、针、毛笔等工具。说起雕刻,李阿国的话匣子打开了:“雕刻涉及绘画、篆刻、书法等多项工艺。”每次创作前,他都在报纸、画册上寻找灵感,确定图案后先用铅笔构图,再用自制的钢针沿着画好的纹路雕刻。鸡蛋壳仅0.3毫米厚,一不小心就会划破,李阿国小心翼翼,雕刻考究。有一次雕刻小黄鸭,光是羽毛他就刻了数百刀。

  李阿国年轻时做过技工、机修工,还开过五金模具,对雕刻颇有基本功。“每种图案的雕刻都要选用合适的刀具,现在光是刻刀,我就有50多把,都是自己磨制的。”他说。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