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晨凯 江东区百丈苑小区门口的花坛,春节前刚种的树,这几天被挖掉了。施工方表示,这是为了减少对周边商铺的遮挡;城管部门回应,移树不会造成浪费,树没用上就不会产生费用,以后会多征集各方意见(3月10日《宁波晚报》)。 树刚种好就移,路才铺就挖,这样的现象全国各地并不少见,而“以后”两字往往也是相关部门回应社会关切的“标配”:2014年8月,昆明市白龙路铺好不久又挖开埋管道,管道埋好了,又重新铺地砖;2015年10月,海南海口金盘南侧人行道旁,因为不达标准,一排种下不久的行道树被挖掉。当时,两地相关部门也“不约而同”回应,“以后会征集意见统一规划”。 以后复以后,以后何其多。“以后”本是承诺,更是一种自我警醒,就是为了避免类似“之前”的事再发生。把“以后”当成公众质疑的“挡箭牌”,明显缺乏诚意,回应就会失去公信力。挖路移树,事不算大,但不能因为事小就轻视,既然承诺了“以后”,就要努力做到。行动才是面对质疑的最好释疑,只有放下“挡箭牌”,才能避免出现挪不完的树、修不好的路。 公众对城市管理拥有知情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要让一项政策更符合民意,决策前征集公众意见是必要程序。像百丈苑小区的挖树例子,事先听听小区居民和路边商铺店主的意见,施工前组织多方开一个听证会,其实花不了多少精力和成本,也可避免“种了再挖”,节约社会资源。遇到问题,多总结“以前”做好“当下”,不用“以后”做借口,才是避免重蹈覆辙的关键。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决策才能符合群众期待,才能让群众满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