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海 “改革需要狮子型干部”“大力提倡做狮子型干部”“让更多狮子型干部脱颖而出”……近年来,关于“狮子型干部”的话题频频见诸媒体。与之呼应,一些地方还轰轰烈烈开展了“狮子型干部”的识别、评比、选拔和培养等工作,引发社会舆论广泛关注。 “狮子统帅的绵羊部队,能够打败绵羊统帅的狮子部队。”200多年前,拿破仑留下的这句传世名言,似乎为今天“狮子型干部”“吃香”提供了有力的根据。印象中,在“狮子型干部”之前,还有“老黄牛型干部”“千里马型干部”“骆驼型干部”“狼型干部”“下山虎型干部”等鲜活的提法。兼具这些特点的干部,顺应了时代发展需要,也打下了鲜明的时代“烙印”。其中,“生命力”更为强大一些的,当属“老黄牛”和“千里马”之谓,好像各个时期都有提倡。 那么,为什么在当下一些地方,“狮子型干部”又变得更为“吃香”呢?2013年5月,《人民日报》的一篇署名文章曾详细地描述了“狮子型”干部的特点和优长。比如,面对改革攻坚的难题,他们具有敢想敢干的“闯劲”;他们“个性鲜明、不畏阻力,为人正直、敢抓敢管”;他们“爱拼敢赢、骁勇善战”“虽是搏兔,亦全其力”,等等。由是观之,比起那些善于推诿塞责、文过饰非的“鸵鸟型干部”,好大喜功、自吹自擂的“孔雀型干部”,“只要不出事,宁可不干事”的“病猫型干部”,“狮子型干部”实乃“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人们之所以推崇、看好“狮子型干部”,也与我们的传统文化有关。狮子作为“百兽之王”,千百年来被赋予了力量、英勇、威严、正义、庄重、权力、地位等象征,有的地方甚至视其为图腾,形象已经深入人心、深得人心。且不说我们经常可以看见一些单位用石狮子作“门神”,负责“看家护院”和“驱邪止煞”,就连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海外华侨,也经常通过舞狮来庆祝传统节日。可见,在发展转型期、改革攻坚期,“狮子型干部”被寄予厚望,也在情理之中。 当然,我们强调重视“狮子型干部”,并不意味着“老黄牛型干部”“千里马型干部”就不重要、不需要了。这样的干部,应该永远不会“过时”。习近平同志曾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讲话中引用清代诗人顾嗣协的诗句———“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这首诗的后半段是“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生才贵适用,慎勿多苛求。”总书记引用这首哲理小诗,意在告诫:对各类人才,贵在适用、用得其所。一个地方的干部队伍中、一个单位或部门的班子中,应有不同特质的干部人才,全是“狮子型”的,也未必合适。 还有,我们既然说的是“狮子型干部”,就不能只顾着欣赏狮子的“长处”,而忽视它的“短板”。比如,狮子具有“普天之下,唯我独尊”的秉性,遵循的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狮王”的争夺往往充满血腥,狮群与狮群之间也经常会为了抢地盘而厮杀。一旦我们的“狮子型干部”也沾染这样的“习性”,结果只能是“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而且,对其“治下”而言,一只“疯狂的狮子”带来的危害,有时远甚于百只“温顺的绵羊”。 因此,在选好、用好“狮子型干部”的同时,必须建立一套更为严格的监督管理和约束机制,确保他们“敢闯敢拼”不瞎折腾,“立说立行”不谋私利。总之,应鼓励“狮子型干部”驰骋于干事创业的广阔天地,但权力不能“裸奔”,必须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