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聚焦2016全国两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3月17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向世界展示开放自信中国

———今年两会“部长通道”扫描

  据新华社北京3月16日电

  新华社记者刘东凯 韩洁 罗沙

  

  2016年的“两会时间”,人民大会堂北大厅“部长通道”成为一条“新闻热线”。

  最多时有500多人的中外媒体大军,带着全世界对中国的期待齐聚在此。各部委负责人40余人次先后在此亮相,坦诚与媒体互动,回应民众关切,向世界展示了更加开放自信的中国。

  世界瞩目:百米通道开启观察中国窗口

  3月16日,当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回答完记者的提问,他成为今年“部长通道”上最后一位在此发声的部长。

  “由于广大媒体反复要求国务院扶贫办主任来这里和大家见面,我们就请刘主任来,这本是计划外的。”工作人员向记者们介绍。

  从今年全国两会拉开帷幕的那一刻起,“部长通道”一次又一次汇聚起海内外记者,吸引着世界目光。

  这条位于人民大会堂北大厅的百米通道,是每年全国两会召开全体会议时,国务院各部委主要负责人进出会场的必经之地。由于记者可在这里与部长们“亲密接触”,捕捉到最新消息、听到权威声音,“部长通道”的称号从此流传开来。

  “巡视为何要杀回马枪”“多校划片能否解决教育资源不均衡”……3月3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开幕前,列席会议的中央纪委副书记、监察部部长黄树贤,教育部部长袁贵仁等4位部委负责人主动在“部长通道”发声,揭开了今年“部长通道”的大幕。

  跑了20多年中国两会的法国《阿尔萨斯最新消息报》驻京记者梅业表示,除了看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来“部长通道”几乎成了他今年观察两会的最佳窗口。

  “能集中时间、面对面与中国部长们交流,简直太方便了。”

  如此零距离接近部长,让很多国内“老记”也大呼过瘾。“跑两会十多年了,今年各部委负责人接受采访的频率明显增加,部长们的回答很解渴,很接地气。”中国教育电视台记者邹德智说。

  从最初记者“追逐围堵”部长采访,到2008年起在部长和记者之间拉起隔离线;从2010年起指定记者邀请部长在通道发声,到如今更多部长主动走上通道答疑,百米通道开启了世界观察中国的一扇重要窗口,也因越来越规范、有序、高效的采访环境得到媒体和部长们的广泛认可。

  主动发声:“部长通道”成权威发布重地 

  “部长通道”年年开启,但今年变化更多,热度更高,成为新闻发布会和记者会之外的又一重要新闻集散地。

  今年的通道上,有的部长约定好来通道后,为避免堵车等意外因素“爽约”,甚至上午八点就到达北大厅;有的部长因时间限制未能回应记者们提出的问题,专门委托新闻中心工作人员联系提问记者,在会议结束后专门送去相关的回复;有的部长这次没答完的问题,当场和记者们约好下次通道再见……

  在人大会议新闻中心工作人员朱恒顺看来,“部长通道”的变化正是两会日益开放的体现。“今年在我们工作联系过程中,有更多的部长表示,只要记者们有要求,愿意在列席全国人大会议时在‘部长通道’上回答记者提问。而且,多数部长还明确表示,记者们关心什么,他们就会回应什么,绝不会回避所谓‘敏感’问题。”

  “部长们是主动发言,回答问题的时间很长。”今日俄罗斯通讯社记者罗佩卓说,他第一次来中国报道两会,感到“部长通道”简直就是媒体挖掘“硬货”的小型新闻发布现场。

  中国日报记者杜娟表示,今年的“部长通道”从形式到内容都有很大改变,部长们回答问题坦率真诚,有的还展现出幽默的一面。提问不设禁区,对敏感问题不回避。“我想这也是供给侧改革的体现。”

  从“被拉被堵”,到主动向前;从只言片语,到反复沟通。百米“部长通道”上中国政府部门“掌门人”的变化,向外界充分展示了一个更加开放自信的中国。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