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董娜 通讯员张楠)在推进企业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中,宁波一批劳模创新工作室日渐发挥出主力军作用。来自市总工会的消息,目前全市已建成各级劳模工作室178家,累计完成技术攻关629项,获国家专利308个,产生经济效益3.86亿元。 前天,市总工会对一大批为宁波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优秀团队和个人进行了表彰。其中,宁波博物馆陈宁等60名职工被评为2015年度“宁波市首席工人”,钱海军劳模创新工作室等22家工作室获评宁波市第三批劳模创新工作室。 近年来,根据企业自身技术优势和行业特点,市总工会重点打造了一批非公企业劳模创新工作室品牌,在某个领域、某个工种进行重点突破,实现“一企一室一品”。“工作室团队把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重点、难点技术瓶颈,作为攻关课题,通过团队合作,集中解决一批技术难题。”来自吉利集团的劳模刘玉东告诉记者,由他领头的创新工作室以汽配模具研发作为重点科技攻关方向,自2012成立以来,已累计完成项目攻关11个,共申请专利36项,累计创造经济效益1000余万元。 劳模创新工作室的“传、帮、带”机制,让企业成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劳模创新工作室积极将技术攻关、科技研发活动融入企业“五小”劳动竞赛、职工技能培训中,主动为一线员工的技能培训、技术比武提供师资力量和技术指导,及时将企业技能大比武、技术大练兵中涌现出的优秀技能人才,吸纳到劳模创新工作室中,不断壮大创新团队。 通过市总工会的牵线搭桥,一批企业劳模创新工作室与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宁波技师学院等职业院校建立紧密合作,定期举办研创人员座谈会,不仅为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提供对接平台,也助推劳模创新工作室走上技术创新平台化、互惠化道路。
|